二甲硅油检验操作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甲硅油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二甲硅油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二甲硅油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 4.2 质量指标:见《二甲硅油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黏度计、折射仪、天平、红外光谱仪。 4.4 试药与试液:乙醇、氨仿、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硫酸滴定液(0.01mol/L)。 4.5 操作方法 4.5.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油状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本品在氯仿、乙醚、苯、甲苯或二甲苯中能任意混合,在水或乙醇中不溶。 相对密度:取本品,按《相对密度测定操作规程》测定,本品的相对密度为0.970-0.980。折光率:取本品,按《折光率测定操作规程》测定,本品的折光率为1.400-1.410。 黏度:取本品,按《黏度测定操作规程》第一法检验,毛细管内径为2mm,在25℃时的运动黏度为500-1000mm2/s。 4.5.2 鉴别 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0.5g,置坩埚中,加硫酸0.5ml和硝酸0.5ml,缓缓炽灼,即形成白色纤维状物,最后遗留白色残渣。 4.5.2.2 红外光谱:取本品,按《红外光谱测定操作规程》检验,应与对照图谱一致(光谱集10图)。 4.5.3 检查 4.5.3.1 酸碱度:取乙醇与氯仿各5ml,摇匀,加酚酞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至微显粉红色,加本品1.0g,摇匀;如无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5ml,应显粉红色;如显粉红色,加硫酸滴定液(0.01mol/L)0.15ml,粉红色应消失。 4.5.3.2 干燥失重:取本品,按《干燥失重检查操作规程》检验,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 4.5.3.3 重金属:取本品1.0g,加三氯甲烷5ml溶解,并用三氯甲烷稀释至20ml,加新配制的0.002%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1.0ml,加水和氨试液-0.2%盐酸羟胺溶液(1:9)各0.5ml,立即剧烈振摇1分钟,如显色,与取标准铅溶液0.5ml,加三氯甲烷20ml,自“加新配制的0.002%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1.0ml”起,同法操作所得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5%)。 4.5.4 微生物限度: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 4.6 结果与判定:全部符合上述项目范围为符合规定,若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范围,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二甲硅油批检验记录见附件1。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