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识一位学者
识一位学者
敏而好学可为文
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昀,字晓岚,
谥号“文达”
荐一部名书
《阅微草堂笔记》
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
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
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
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
诵一篇好文
(1)阅十余岁 阅:
(2)竟不可得 竟:
(3)如是再啮 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经过
最终
咬,这里是侵蚀、
冲刷的意思
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为 众服为确论 ( )
啮沙为坎穴 ( )
被
认为
成为
3、古今异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今义:一种学科
(2)是非木柿
古义:________
今义:判断词,是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 ,但是
事物的道理、规律
这
只
明一个道理
古事今鉴(一)
默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
人物
寻找地点
结果
寺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无 迹
失 败
果得于数里外
比 较各自的理由
理 由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故事梗概
起因:
经过:
1、
2
3、
结果:
讲学家认为石兽“渐沉渐深”
老河兵认为“当求之于上流”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时间顺序
(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写作顺序:
僧“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周,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写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
第一种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准确把握了水、石、沙三者的特性及相互关系,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相结合
为什么前两种办法都失败了,只有老河兵的办法成功了?
哪句话最能揭示这一道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中心句)
实践出真知
借事说理
* 本文围绕 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
*作者在文末以 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并揭示文中道理。
课文是怎样借事说理的?
寻找河中石兽
议论
小组合作探究
1、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2、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从那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3、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1、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他对寺僧的嘲笑和对自己的一种自信,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是自以为是和自视清高的笑;
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是有理有据、自信得意的笑。
2、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从那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好为人师,自视清高
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从“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不亦颠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3、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 )
所以比只有理论推理的讲学家高明
有实践经验,用事实说话
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演一段历史
小结
本文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劝诫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练一道小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匆忙)契(雕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这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四字成语)
2、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7课《定期体检 预防常见病》(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docx
- 2025林地分等定级规程.pdf VIP
-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解析ELF文件.doc VIP
- 智能建造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pptx VIP
- Unit3KeepFitSectionBProject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HGT3809-2023工业溴化钠(报批稿).pdf VIP
- 小红书商业模式分析.pptx VIP
- 铜的电阻率热导率比热值热膨胀系数及杨氏模量.pdf VIP
- 第7课++定期体检+++预防常见病++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图文并茂第一版)精品.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