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香如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香如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课 题 梅竹言志——香如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中国画中梅花的绘画方法及技巧。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梅花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方法与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乐趣。能够了解水墨表现者梅花的内蕴精神和基本画法。 教学重点 1、梅花的结构特征。 2、梅花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梅花的形态变化及组织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教 具 梅花实物、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梅花摄影图片、名家构图简洁的作品)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补充完善 课堂导入 情境导入 探索发现 课堂讲解 教学演示 学生练习 课堂总结 情景导入:通过一首林逋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的“暗香”指的是什么?引导到梅花 “飞花令”环节:你还能说出有关于梅花的诗句吗?提起大家的兴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乐观向上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坚强不屈等,在诗词中感受梅花的精神。 引出课题:《梅竹言志——香如故》 一、赏论梅,带着“你印象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来观赏梅花视频 观赏完毕,给出问题 1、梅花可分为哪几部分? 2、从梅花的形态、色彩、神韵方面来具体分析? 观察桌子上的梅花并讨论 (花和枝干) 花的形态、色彩、神韵方面来具体分析 (花:由花瓣、花蕊、花托三部分组成 红色、粉红、白、淡绿、紫等颜色 像蝴蝶,美女。“冷风袭来何处香,互相逢缟袂绡裳”把梅花比作风中素衣美女,圣洁飘逸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花萼上点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 (二)老干新枝的形态、色彩、神韵方面来具体分析 (老干新枝的粗细、质感。像蛟龙、游蛇,像驼背的老人,枯皮苍枝,瘦骨嶙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二、写意梅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老干新枝和花的画法。 赏欣只取两三枝,教师演示: 老干新枝的画法 首先遇到用墨用笔的问题,运墨而五色俱,墨有六彩。先调一个淡墨,控制好水分(老干要渴笔),用笔苍劲有力,盘旋应带,适度穿插,(枝干的总体形态就像在写“女”字)。笔尖点重墨画枝,遒劲有力度,做到疏密有致、穿插自然、笔随势盘。最后在老干上重墨点苔点,有节奏韵律,突显老辣。 花的画法 结合老师视频,花瓣有俯仰向背,总体形状是椭圆形。署红调色,笔尖调胭脂,点花瓣要圆中带方,有提按、大小、遮挡、浓淡、疏密等变化。花心稍留空白,待到七分干时画花蕊,呈放射状,参差不齐,用线要有始有终。点花托、花蕊,也要做到节奏感,力透纸背。花骨朵也不能缺少。最后要连接到枝上。画出梅花的轻柔、淡雅。 三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梅花的小品作品创作,能够在圆形或扇形卡纸上完成创作,掌握画面的布局要求,基本能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疏密关系。(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学生互评同时纠正不足。同时分析大师作品,吴昌硕、朱耷、齐白石的梅花作品,让学生感受托物言志,大师们情感的流露。 课堂总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永恒的精神。梅花的色,艳而不娇;梅花的香清而淡雅;梅花的姿,苍耳清秀。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习梅花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节,就像齐白石笔下的红梅,蒸蒸日上。 学生积极抢答并在回答的诗句中找到梅花的精神寓意 学生观察讨论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剖析梅花的结构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完成作品 教师课堂总结学生互评 板书设计 梅竹言志——香如故 一、|赏论梅 花和枝干 写意梅 用笔、用墨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梅竹言志——香如故》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初二阶段的学生,独立意思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应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的意趣,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展现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基于其年龄特点,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到选择合适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回避生硬、冷僻的知识术语。教学中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 教学活动中注重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在小学时接触过中国画课,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独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