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想象还原法,深切感受鲁滨孙荒岛生存的艰难,进一步解读并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提出目标(齐读,注意关键词) 2.检查生字词 二、新授 (一)物质·生存篇 1.这部名著主要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荒岛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野外求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食物、水、住、安全等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2.鲁滨孙上岛之后,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做了哪些事?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抓住其中的细节,用“想象还原法”还原鲁滨孙的荒岛生活,切身体会鲁滨孙生活的艰辛。 范例: 我走到木桩中间,用双手去抱这根木桩,用力的时候,脚趾扒到泥土里,腿、腰、后背、胳膊一齐用力,眼珠子好像要在眼眶里挣裂,两条胳膊也好像要从身体上撕扯下来,木桩终于离开了地面,可我刚要迈步,木桩就失去平衡歪到了一边,我的胳膊也因树皮的摩擦而留下了斑斑血痕。 3.从还原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滨孙? 抽两生回答,并板书关键词 4.当我们在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得不到满足时,让我们遇到辛苦麻烦时,我们要怎么做? (资料)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yú)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和精力衰弱以后的情况。 (二)精神·生活篇 文中第一句话就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1.文中哪些文字流露出鲁滨孙“忧郁而寂寞”的负面情绪?他又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减轻、控制这些负面情绪的?还原鲁滨孙的心路历程,看看这些方法是怎样控制负面情绪的? (1)写日记。日记是与自我的对话,能帮助自身认清自我,是最容易、最有效帮助人成长的方法之一。 (2)借贷方。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圣经》。列举例子帮助学生感受信仰的力量:共产党在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的情况下对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他是靠什么度过那段艰苦时期的?——信仰;贝多芬、居里夫人、邓稼先等这些名人能取得伟大的成就,靠的也是他们的信仰。正确的信仰可以在你迷茫、退缩时给你方向和力量。《圣经》是鲁滨孙精神的寄托,在鲁滨孙后期的荒岛生活中起了关键作用。 (4)记时间,定方位。竭尽所能建立与文明社会的联系,这也是后来鲁滨孙能很快回归人类社会的基础。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鲁滨孙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稍稍有了好感”,“一心一意”安排、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即是“更好的生活”。 生活从形式上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我们无法描述清楚,不过我们知道什么不是“更好的生活”:一味的玩乐不是“更好的生活”,那是社会的寄生虫;一帆风顺、风平浪静也不是“更好的生活”,那只会养出“温室的花朵”。我们只有经历了获得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玩乐时的轻松;我们只有经过了风雨的磨砺,才能体会到宁静的美好。我们前方的生活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你准备好迎接生活中的风雨了吗? 学生起立,齐读: 我准备好了,因为我知道更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我准备好了,因为我已用坚强和勇敢武装自己,来面对生活的荆棘; 我准备好了,因为我坚信,战胜自己是最伟大的胜利。 三、总结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一座山峰,那么雄锯高山之巅的就是经历世代淘洗而筛选出来的经典文本。今天我们在经典中认识了鲁滨孙,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自的“精神荒岛”,那时,你能想到鲁滨孙,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精神帮你走出“精神的荒岛”,让你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成功的人生,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丰富内心,帮助我们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四、作业、 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理解体会,做一篇阅读题。 2.读或再读《鲁滨孙漂流记》。 五、板书 荒岛余生 笛福 物质 生活 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语文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但都只是粗略的阅读,仅限于能记住大体的故事情节,而很多细节及其意义的理解都是模糊甚至是完全忽略的。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 效果分析 在评测练习的四个练习题中, 1.2小题是通过分析文本中细节描写来体现的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品质的,这也是我们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以此来评价这节课重点目标的达成情况。而3.4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