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7).doc

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不同姿态的莲花,莲花又称之为荷花,被历代文人称为“翠盖佳人”,不仅因为它具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天然美,还具有的高尚品格,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荷花来象征各种美好的事物。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正音:蕃  亵 淤泥 噫 濯 鲜 蔓 3、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速度舒缓一些、注意抑扬顿挫,要高低起伏、读出感情 4、重点词语 三、精读课文 理解文本 1、作者唯独只喜欢莲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话回答) 2、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3、这些描写用了7个短语,分别体现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4、、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小结:在这里,作者仅用短短的几个字便把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端庄、高雅的风度细致的描绘出来可谓形神兼备,莲花的形象在作者眼中也可谓尽善尽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请同学们,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注意体会情感。 四、品读课文 领会主旨 15、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小结: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那么我们今天的社会虽不像唐宋时期那样追求功名富贵之风盛行,但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能力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在文中的意思。 爱者甚蕃         ⑵出淤泥而不染           ⑶不可亵玩          ⑷陶后鲜有闻 2、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4、拓展运用: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爱莲说》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初读: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精读: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读: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七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爱莲说》效果分析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品味意境,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