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 能力目标
???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路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真心英雄》
一、导语:
课前播放的歌曲什么名字?(学生:《真心英雄》)老师特别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确人生旅途不是时时都一帆风顺,往往充满心酸,饱含泪水,如果说,成长必须付出代价的话,那么孤独,就是我们成长旅途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今天我们随着曹文轩笔下的杜小康,一起踏上一段孤独之旅,开启我们体验孤独的旅程。
二、整体感知:聊一聊小康的故事
1、跳读课文,聊一聊小康的故事。请同学以“过去……后来……最终……”的句式来聊一聊杜小康。
2、同桌交流小康的故事。
3、一学生面向全班同学分享小康的故事。
4、教师概述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三、细节揣摩:品一品小康的孤独
1、放鸭的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孤独。)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杜小康孤独的词句。自我朗读后小组合作完成。
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1)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位同学朗读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其余同学听读思考:你体验到了一种怎样的孤独。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班上朗读交流。
2、学生交流,着重赏析课文第9、11、13、15、17、28、29、30段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品味到的杜小康的孤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孤独?那是一种背井离乡的孤独,是别离母亲的孤独,是没有伙伴的孤独,是没有说话人的孤独,是没有思想交流的孤独,而这种孤独恰恰是杜小康由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因为家道中落而失学去放鸭时体验到的,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他的迷茫、他的痛苦、他的挣扎你能否感受到吗?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也想到我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孤独。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
4、教师谈孤独体验,师范求学过程中,孤独无法排解,独自在大操场上边走边哭。
5、学生谈自己的孤独体验。
四、心路体验:理一理小康的心路历程。
1、再读课文,根据时间的推移梳理,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写到横线处。
去往芦苇荡, ;
到达芦苇荡, ;
生活在芦苇荡, ;
搏击暴风雨, 。
小康的四句话:
2、学生分享,教师引导重点赏析第5、21、28、33、41、48自然段。
3、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梳理,我们感受到了杜小康由开始离开家乡到芦苇荡的恐惧、茫然、害怕、胆怯,到适应了这份孤独,到最后在暴风雨的洗礼中长大了,变得坚强,可以说孤独之旅就是一个艰苦的成长之旅。
五、环境把握:读一读景物描写部分
文章的作者曹文轩有这样一段话:“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请同学朗读文中典型的景物描写部分,赏析其妙处,分析其作用,做出批注。(赏析角度:1.修辞手法。2.调动感官。3.词语运用。)
2、交流分享。重点赏析21段:修辞和动词 “涌”、“围”;36段:修辞和措辞,烘托作用等;
3、总结景物描写作用:(1渲染氛围,设置情景。(2)推动情节发展,找鸭子。(3)衬托人物成长过程。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写作训练:写一写我对成长的感悟
进入心灵之旅的最后一站,写写你的成长感悟。
自写——小组内交流——班级交流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困难、挫折和孤独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从杜小康的身上我们今天又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力量。那么经历了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后来会怎样呢?展开想象,续写《孤独之旅》;课外阅读《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推荐央视《朗读者》。
《孤独之旅》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八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孤独之旅》效果分析
《孤独之旅》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_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地理_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初中地理_中东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课件设计(文档3).ppt
- 初中数学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 初中生物_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课件设计(文档3).ppt
- 初中英语_Unit 8 Section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阅读课)_英语_初中_李赵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孤独之旅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初中体育_腾空步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用引导线和遮罩设计动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用引导线和遮罩设计动画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撒哈拉以南非洲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撒哈拉以南非洲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