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7.05.127 晚唐末世诗人李商隐以一首首“深情绵邈”“包蕴密致” 的诗作著称于世。 刘学锴先生曾说: “他的诗中贯注着一种深刻 的悲剧意识,一种身处衰世对人生,命运深沉的忧伤与哀感。” 最能凸现这种悲情的便是他的咏物诗, 在物象上, 他选择纤柔细 小之物, 通过特有的悲己悯物的心态来体察物象, 着重抒发物之 境遇的感叹, 旨在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慨和身世情怀, 在艺术 手法上则取物之“神”,虚处着笔抒情。
一、李商隐的咏物诗钟情于细小、弱小、纤柔的物象 从李商隐的咏物诗所选择的一系列物象来看, 他钟情的是自 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细小、弱小、纤柔之物,如蝶、蜂、蝉、樱 桃、野菊、微雨、李花等。即使是古诗中常被吟咏之物,在他笔 下都有一种悲情, 如“凌寒傲霜雪”的梅, 在其诗中则有“寒梅 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的怨情 ; “春风摇枝条”的柳在其诗中则 有“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哀情 ; “出污泥而不 染”的荷在其诗中则有“此花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的 凄情。李商隐是以一种悲悯的心态来观察物的, 正如王国维所说 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从性格的角度来看,李商隐 是一个敏感多愁的诗人, 他身处衰落的大唐末世, 遭遇排斥的坎 坷仕途, 忍受辗转的幕僚生活, 自然会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悲叹和 哀愁,再加上家世的累辈孤孑,使他有了一种悲剧的心态和意识。 这些内心所蕴藏的痛楚一旦遇到与己相似之物,情感会就此生 发,并与那些微小的不能掌握命运、无力抗天的物象惺惺相惜。
二、李商隐的咏物诗弥漫着悲伤的人生感慨和身世体验
(一) 诗中流露出悲伤的人生感慨
在悲情的物中呐喊、忧伤,其间寄寓的是相同的人生感慨,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初食笋呈座中》)。” “初 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月》)”这是一种“先期 零落”的人生感叹,嫩笋、初月象征要开始人生命运,然而前途 不可知,一个“忍”字和“岂”字道出了义山的无限悲哀, 对自
己的仕途和经历都充满了先期的悲愁,流露出的是对人生的哀 叹。
(二) 诗中抒发了悲哀的身世体验
通过物的遭遇,看到的是李商隐独特的身世遭遇, 体味的是 他的身世悲叹。李商隐十六岁曾“以古文出诸公间”, 受到令狐
楚的欣赏,从其出席公宴,受其提携,曾有得意之时,在崔戎之 处,也受到知遇,中进士后也被赏识入秘书省。然而这只是一瞬 间,这种前后的对比使他产生“先荣后悴”的体验。 “下苑他年
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欺。水亭暮雨害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无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帏。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 损几枝?《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一》”诗中所说的曾植于长安曲 江苑囿的牡丹何其受宠,明媚鲜艳,而此时沦落于西州,风吹雨 淋,连蝶也不来问津,寒意渐浓,牡丹更加孤寂落寞,而此刻长 安,那些章台柳却承厚天恩,摇曳芳姿。刘学锴指这首诗是“托 物寓怀”,“实则是作者往年进士登第,曲江游赏,春风得意, 今日沦落,寄身泾州,正和回中牡丹遭遇类似。”
三、李商隐的咏物诗善于从虚处着笔,以悲情体物写物 李商隐的咏物诗在描写上不取物象的形态精描细刻, 而着重 于神态的描写,从虚处着笔绘神。“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的蝶,“过水穿帘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的月,“含烟惹雾 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的柳,都着重于物的神态。刘学锴说: “杜甫的借物托寓之作和唐代其他诗人的一些优秀的咏物诗, 往 往形神兼备,义山的托物寓怀与上述之类都不相同, 他不是不写 物的特征,而是撇开其外在形貌特征,从虚处着笔,直接传出内 在的精神气韵。 ”这神韵正是物与自我发生契合的引线, 使感情 隐于物中表达出来,浑融一体,悲物悲己。
艺术手法上他多以营境为主, 并不点明物的名字。 “苦竹园 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眼雁,忍委芳心与暮 蝉。”《野菊》“小苑华池烂漫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细腰 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蜂》这些诗并未提到物的名字, 而是直接写它们的境遇。他把心中起起伏伏的情感投射在物上, 以物的境遇贴合己之心境,使现实与自然界相融,心物合一。“自 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的李花是“自己才而不见赏”的悲 遇;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的杏花是自己“朝中有权势者 不为我助,而政敌排陷打击迭至 ; 往日知交,发迹后与我疏远隔 膜矣”的遭遇 ; “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的槿花是自己“不 幸卷入朋党纠纷,动辄得咎,啼笑皆非”的遭遇。
总的来看, 这些诗的核心仍是他心中的悲情, 也正是这种悲 情才使他以似曾相识的心态体物、写物,且使物极富神韵。
三、结论
从题材的选择、 内容和艺术表现上, 围绕李商隐咏物诗的始 终是他因身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