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
产生于 18世纪 60 年代,并在 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蔚然成 风的哥特小说( Gothic Novel )聚集和吸引了当时以及后来众多 的关注。英国哥特小说始于霍勒斯 ?瓦尔浦尔的《奥特兰托城堡》 , 这部小说的副标题即是“ Gothic Story ”。由于其伟大的原创性 和扣人心弦的悬念, 这部小说大受欢迎并被众多小说家推崇和模 仿。到了 18 世纪,哥特在文学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就像许多建筑师把哥特元素应用到教堂建筑上一样, 越来越多的 作家也开始追随瓦尔浦尔的脚步, 把哥特元素投入到小说的创造 中,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小说家爱伦 ?坡。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代表作之一。近年来 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但很少有人结合哥特小说的建筑背景来分析 作品。然而,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到后来的拉斯金都提出过建筑艺 术和文学是相通的。 弗兰克曾说过: “文学和建筑是相对应的或 是相等的。 ”在艺术史上, 建筑与文学这两种艺术形态也是相互 影响的。 建筑成为文学创造的主题, 这其中就涌现了很多经典的 文学作品。纵观中外文坛,《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呼啸山 庄》等,都是以建筑为背景,展开不朽的文学画卷。而《厄舍古 屋的倒塌》,也是以厄舍古屋为背景,通过对一些极端的事件的 渲染,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营造了恐怖、怪诞的气氛。哥 特建筑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好像有了生命的气息, 在阅读的同时也
仿佛游荡于这座古老阴沉的古屋,心情也随之变得压抑。
一、西方的崇高理论 西方的崇高理论是欣赏哥特式教堂和解读哥特小说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资源。 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形态之一。 朗基努斯的 《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举的 美。而英国伯克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严格区分了崇高与美的哲 学家。在众多的崇高论中, 伯克的崇高论与英国哥特小说的联系 最为直接,因为他的崇高论是围绕恐怖来构建的。 在伯克的眼中, 所有“崇高”情感的根源都在于恐怖, 它源于他在《论崇高与美》 一文中提出, 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 痛苦产生 美,崇高来源于痛苦,伯克说:“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 苦痛或危险观念( the idea of pain and danger )的事物,即
凡是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 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 或是类似恐 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 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 ”美国现代著名 哥特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说: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 惧。”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既能在幻觉中置身险境,又从心 底觉察到危险并不会真正降临, 这时阅读就能产生强烈的愉悦之 感。
二、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小说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哥特式 建筑外形上突出的尖塔和塔楼所形成的不规则形状, 正是建筑者
强烈情感的体现。哥特建筑是为了表现人的自我意识。 哥特式建
筑是极端的,难以掌控的,其目的是要调动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 无论是敬畏,怜悯,同情或是恐惧。而恐怖、热情、强烈也是哥 特文学的基本概念。哥特文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主观性。 通过 展现极端的事件和神秘恐怖的场景, 强烈抒发个人的情感,强调
非理性的因素,注重对人类情感的探索。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
多处对厄舍古屋的描写,都凸显了厄舍古屋作为一个典型的哥特 式建筑,充满了神秘恐怖之感。在小说中,作者运用由远及近的 叙述方式将人们带入哥特式的古屋中。 近观中的古厦给人一种压 抑的基调,首先,叙述人“我走进大厅那哥特式的拱门,一名走 路蹑手蹑脚的仆人一言不发地领我走过许许多多黑暗、 复杂的走
廊”,接着故事的主人公罗德里克第一次登场了, “仆人打开一
扇门,引我见古厦的主人。我走进的这个房间又大又高。房间中 的窗户是细长的,我站在黑色的橡木地板上, 觉得这些窗户是那 么遥远,好像永远也够不着。”每块石头似乎都要粉碎,整体和 局部极不和谐,故事的情节顿时被这一笔调片断化、哥特化,古 厦突然变得离奇和怪异,让人们心中产生一种奇怪的想象。 故事 中的叙述者也时常为梦幻的想象所困扰, 古厦内部的诸如屋顶的
雕刻、墙上的挂毯、乌黑的地板本为人所熟悉的东西,在小说中 变得陌生化起来。古厦的气氛一时变得令人恐惧: “一道难以辨
识的裂缝,从房子正面的屋顶开始,呈锯齿形沿墙而下,一直通 入池塘的死水之中。”现实中的古厦召唤着一个新的代替物出
现,读者也随同主人公一道在阴郁的气氛中感到震颤, “我眼看
着这条裂缝迅速地越裂越大, 一阵旋风呼啸着升起,我只觉得天 旋地转,那巨大的宅墙崩裂开来,接下去是一阵长长的巨响,就 像是千条瀑布同时倾泻。 我身边的水塘逐渐恢复了平静, 深深的 塘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