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及建议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 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 的高度,提出以保护森林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 一项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该工程的根本宗旨是从根本上遏制 生态坏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 森林资源 经营方向的调整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培育和发展等措施, 从而 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 [1] 。
国家自 1998 年试点实施, 2000 年全面推开。龙里林场根据 国家、贵州省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精神,于 1999 年 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工程实施 10 余年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采取有效措施, 全力投入工程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成效。现对其基本情况、绩效评 价及建设论述如下。
天保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区概况
龙里林场始建于 1957 年,属省林业厅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 林场。林场建制正处级,现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 571 名,其中在职职工 258 名(专业技术人员 68 名,技术职工 190 名),离退休职工 313 名。林场建址于贵州省龙里县,与贵阳市 毗邻。龙里县是西南出海口的必经之道, 经济相对其他县市较为 发达。全县总面积1 521 ?N2,下辖14个乡(镇),159个行政 村,人口 20.7 万人。
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 龙里林场有林 业用地面积13 059 hm2,森林蓄积量66.54万m3,其中有林地
9 732.9 hm2,占 74.53%;生态公益林 9 280.1 hm2 占 71.06%; 商品林3 779 hm2占28.94%。经营范围跨越龙里县 9个乡(镇), 31 个行政村,分布人口 1.84 万人。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一是公益林建设。实施天保工程 10 余年来,共完成公益林 建设 2 934.6 hm2 ,其中人工造林 213.1 hm2 ,人工促进天然更 新 230 hm2, 封山育林 1 821.2 hm2,以植代播 670.3 hm2。二 是森林管护。完成森林管护面积 11 396.1 hm2 。现有天保森林 管护人员 81 人,其中护林人员 69 人,管理人员 12 人。实行层 层负责、分片包干、分片管护、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到每个片区 每个管护人员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使国有森林资源 得到有效保护。
天保工程实施的绩效评价
2.1 生态成效
龙里林场自 1999 年实施天保工程后, 调减了木材生产计划, 木材生产量大幅度降低,其中2001—2002年没有木材生产计划, 到 2010 年累计减少商品材 95 800 m3 。通过对森林管护的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森林面积、蓄积 明显双增,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森林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 森林资源面积从 1999 年的 11 588.3 hm2 增加到 13 060 hm2 , 森林蓄积量从 434 070 m3 增加到 665 407 m3 。森林覆盖率从 67.30%增加到 83.08%,净增 15.78 个百分点,实现了净增 14 个 百分点的目标。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 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 维护和改善,以前频发的自然灾害得到一定的遏制 [2] 。
经济成效
天保工程实施前,林场主要经济收入 30%靠财政拨款, 70% 靠木材生产、林化工、木材加工、车辆营运、花卉苗木等收入来 维持。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枯竭,可采伐的木材逐渐减少, 木材经济不能维持林场的生存和发展,林场逐渐陷入困境之中。 又由于林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及林业,随 着畜牧业、采矿业的发展,煤价上涨,烧材人数不断增加,林区 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森林资源 管护难度加大 [3] 。1999 年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禁伐,大量富 余职工分流安置从事森林管护或其他产业, 林场逐渐从生产型向 生态型转变。 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 全场职工纳入 省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退休职工在省社保局按时足额领取 了退休金, 职工生病有医保定点医院看病, 职工经济收入逐渐提 高,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社会成效
一是实施天保工程后, 参加了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和失业保 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加了职工 收入,加快了林场发展步伐。二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加大了森林 资源管护力度,加强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职工工作、生 活环境, 提高了保护森林资源能力, 确保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 的增加。三是实施天保工程后,调整了产业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