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
一、弓I 言
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 法律史
学界也确实对此倾注了大量笔墨。 然而,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 历史环境时,先学都不约而同地直接指向武帝朝并概括出几个要 素:经济上的府库充实、政治上的诸侯逾制、学术上的儒家兴起 及武帝的性格。①如此分析自然有其合理性, 却也留下了可商榷 的余地。一方面,对武帝朝的过度强调制造了一种错觉,即德主 刑辅理论得到推崇乃武帝朝的突发性事件, 至于此前的准备及此
后的发展则未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 这无异于切断了思想史的连 续性。另一方面,法律是一种权力表现形式,如欲透彻理解其变 化,就必须将其置于特定时代的权力结构中予以考量, 这一点对
政治与法律密不可分的古代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但学界通说恰恰
遗漏了这个关键性政治背景。事实上,思想的演进无疑受限于特 定的历史环境,因此从历史真实的立场出发, 历史环境之于思想 史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思想家的宏论, ②而学界的
些许疏忽自然就会导致其论述未能切中历史环境的要害, 并进而
削弱对思想史之认识的客观性。 两方面缺陷的存在表明, 学界既 有成果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有深化的可能, 也迫使后
学者思考一以贯之地隐藏在汉代德主刑辅理论之各个演进阶段 背后的权力结构。
那么,这所谓的权力结构究竟是什么?日本学者西岛定生先 生将秦汉时代的权力结构概括为以“个别人身支配”为特征的 “皇帝政治”。 这并不是说皇帝以个人之力统治数以千万计的臣 民,而是说皇权是一切权力的来源, 皇帝凭借由皇权衍生出来的 各种权力来实现对每一个民众的直接控制。③对西岛氏的结论, 笔者表示赞同, 而问题的关键也正来源此。 易言之,在秦汉时代, 法权以皇权为本源, 皇权内涵的变化必将带动法思想的调整。 因 此,在追问德主刑辅理论为汉廷所崇奉的原因时, 穷究汉代皇权 观的变迁以为一种根本性解答实为必要。 有鉴于此, 本文将着重 考察汉代皇权与儒学之关联性不断强化的过程, 揭示这一过程对 德主刑辅理论之演进的意义, 并借此透视传统中国之权力与法律 的共生性。
二、法家型皇权的调整:汉初的情况 有关汉代皇权观的变迁,首先必须注意的是秦朝的皇权观, 因为汉朝是在秦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其政略多为秦政的调 整。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王成为中国独一无二 的君主, “王”的称号自然已无法为秦王的雄心所包容, 嬴政遂 令群臣商议其新称号。 李斯等上奏曰: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 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为‘泰皇’。”④嬴政对群臣改 换称号的理由表示认同, 却又指出“泰皇”这一称号仍不足以显 示其尊贵地位,并最终将称号确定为“皇帝”。此即为“议帝 号”事件的来龙去脉, 而其中群臣提出的由王及皇的三点理由则 颇为耐人寻味:( 1)一统天下;( 2)推行郡县制;( 3)力行 法治。众所周知,郡县制与法治是商鞅变法的两项重要内容,其 目的是通过这两个方向的制度变革来加强君权以实现一统天下 的宏图,因此群臣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只是对法家巨子商君之思想 的重述。由此观之, 秦朝的皇权观当被视为秦长期践行法家理论 的产物, 它强调现实功业与权力集中, 而嬴政否定“泰皇”称号 的举措则把以功业与权力为基础的法家型皇权观推向极致。然 而,秦朝灭亡之后,世人多将秦帝国的崩溃归罪于法家,与法家 学说共荣辱的皇权观遂因此陷入了必须予以调整的境地, 汉初皇 权观的演变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一)高祖时期
公元前 202 年楚汉战争结束后,获胜一方欲推刘邦为新皇 帝,《汉书?高帝纪下》颇为详细地记载了诸侯王上奏的“请即 位疏”的内容:
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 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 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 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有关这段史料, 秦汉史学家李开元先生认为, 诸侯王的“请 即位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问题,即刘邦为什么应该称帝。 就该疏的内容而言, 其理由可归结为“功”与“德”二字。 所谓 “功”是指武力之所成,也就是说刘邦在灭秦并重新统一天下的 过程中创造了远胜于其他诸侯的功业; 所谓“德”意指封赏之推 行,它使群臣分享了统一天下的荣光。⑤至于封赏的必要性,恐 怕不能仅归结为刘邦的气度使然, 毋宁说来源于他在楚汉争霸中 因实力不济而不得不广泛拉拢其他诸侯的事实。 由此观之,在汉 帝国的初创阶段,“皇帝”称号实际上仍然建立在现实功业的基 础之上,但是楚汉争霸的余音使汉初的“皇帝”已非纯粹的权力 概念,其中实夹杂着“德”的因素。与之相适应,此时的皇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4年9月23日-24日辽宁沈阳要点.PDF VIP
-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pdf VIP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教学设计6.doc VIP
- 硫磺制酸转化工段工艺的设计说明.doc VIP
- 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施工详细方案.docx VIP
- DP-30电梯主板使用说明.pdf VIP
- 2025年地磅员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第十一章 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学比较.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统编版秋季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新课标).docx
- 兄弟 HL-1118 HL-1208 HL-1218W 黑白激光打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