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杜甫的曲江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杜甫的曲江诗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境内,位于府城东南,在秦为宜春苑,在 汉为乐游园。 自秦汉以来, 曲江与文学的关系多与长安的历史兴 衰有关。纵观全杜诗,杜甫的诗歌与他生平的行迹有很大关联。 杜甫的曲江诗从大范围看, 当属长安诗一类, 较之其他以地理为 标轴划分的诗歌而言, 时间的跨度性较大, 记录了杜甫在困守长 安、安史之乱及平乱之后最后留守长安的经历。同时,曲江拥有 独特的地理、文化风貌,承载了诗人特殊的情感语调,在诗歌的 艺术表现上日臻成熟,因此曲江诗在杜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一、曲江诗之辨 杜甫涉及曲江的诗,约有二十首左右,大致能够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曲江之景事明确纳入写作内容、并展现于纸上的诗歌, 如《曲江三章章五句》、《九日曲江》、《曲江二首》、《曲江 对酒》、《曲江对雨》等,然而实际上,杜甫的曲江诗中似乎并 没有纯粹以曲江本体为创作对象的作品, 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借景 抒怀的作品。 另一类诗歌中没有具体提及曲江之景, 而是以曲江 为背景,笼统地借曲江的繁荣表现王朝宴游之乐、 讽刺奢靡之事, 并借曲江今昔之比表现时代的变迁。 二、诗性阐释:杜甫曲江诗独有的诗歌体貌 1. 超越盛世之诗的丰富思想底蕴 (1)复杂的个体思绪 如《乐游园歌》中的此番陈情: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在极尽欢宴之时,展现对自身命运、前路的担忧,却又 不时显露自己对圣朝隐隐的期待。 这一情怀在杜甫早期的曲江诗 中多有涉及,以展现不第之悲,而其后历经安史之乱,杜甫的目 光渐渐由感慨自身转向关注社会,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思考。 如《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中“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 更无家”已显去官之意,“见尸位不可,去官不能,进退两难 也”①,这种两难在其后无限蔓延。“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 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 首》)中显露的及时行乐,日日酒醉的人生取向,《曲江对酒》 中“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 徒伤未拂衣”、“日纵饮,懒朝参,见入世不能。沧洲远,未拂 衣,又见出世不能”②(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瀚语),看似 放达适意, 却将愁苦愤懑的内心郁结托于酒醉行乐, 转向曲江花 草。尽管如此, 我们依旧能够想见其后诗人不得实现的政治理想 与人生抱负, 而杜甫身上“忧国忧民的内质”③注定了他只能够 始终处在去留之间不得脱。 2)鲜明的王朝时代之思 曲江作为一个地理性的标志,在诗歌中大多指向长安,由此, 它与帝都及与整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学者 指出,杜甫是“把曲江作为反映唐王朝盛衰的晴雨表来写”④, 尚且不论诗人是否一开始就在主观上有这个创作意图,最起码, 从文本及创作轨迹,乃至情感倾向上看,曲江确是具有这样的客 观效果的。“面对现实的态度是构成杜甫人格的一个重要因 素……他密切地注视着时局的发展, 用诗歌及时地反映每一个重 大的政治事件,不断提出自己的褒贬,以求对政治发生积极的作 用”⑤,正是出于对现实的密切关注, 杜诗才会显示出鲜明的王 朝之虑与时代之思。 《丽人行》中在对杨氏兄妹曲江宴游着意讽刺之余,还表现 了对唐王朝的忧虑及蕴含大时代中深刻的忧患意识; 《曲江对雨》 一诗是乱事之后的无限低吟,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 旁”,念君伤时之心自显,这是对战乱之前君臣之乐的怀思,更 是对时代的怀思,“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苑中 冷落,“江上彩舟绝迹”(《杜诗详注》引朱瀚语)⑥,与此前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 蟆排银膀”(《乐游园歌》)之盛是两幅光景,展现出诗人对王 朝之衰与时代之变的主观感受。 时代的急剧变化,安史之乱的爆发,“曾经被盛唐诗人们热 烈歌唱过的一些题材,像边塞、游侠,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已经 失去了光彩,而战乱所造成的新的局面, 他们又难以立即熟悉认 识”。⑦在杜甫的诗中,曲江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 精神载体,更是一种王权的象征,是大唐文化的缩影。对其孜孜 不倦的描写, 是对自身命途的吟咏与嗟叹, 对盛世荣华的追思与 念忆,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后者更甚,由个体转向时代,是 杜甫思想的升华。 2.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 在曲江诗中,诗人通过体裁的创造,章法的严密,以颂为刺 等形式,表现特定客观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1)体裁的创造 如《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 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 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 匹马随李广,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