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记承天寺夜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与”“寝”等重点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古人借景抒情的写法,探究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苏东坡与张怀民 苏东坡: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 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美文美读】 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读得人声鼎沸。 (2)读出感情和韵味,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自主学习】 1、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_______、弟弟__ __合称“_________”,均在“____________”之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 ( ) ( ) (2)遂至承天寺( ) (3)相与步于中庭( ) (4)怀民亦未寝(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庭下如积水空明( )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想象描述:发挥想象,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境描述出来。 我和怀民一起走进庭院,只见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来分析) 【拓展提升】 “与苏轼面对面” 学完本文,你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请用3——5句话表述出来。 【文本拓展】 一、承天寺简介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二、名家解读 “闲人”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 试想一个胸有大志、才智过人之士,却被迫成为投闲置散之人,只好放情山水,借江上风月化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实在可悲!但正因为贬谪,使他被抛出了名利是非场,才有了闲暇的时间与机会,尽情欣赏这绝色美景,因此又是因祸得福。 东坡不以贬谪为苦为累,却有闲情逸致“游目骋怀”,享受自然美景之愉悦,成为江山风月的主人,足以自豪自傲。 那些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眼前俗务而忧虑不止的人,即便走进东坡笔下的情境之中,也会一无所见,茫然无所得。换言之,要想获得东坡式的“闲中趣”,首先就要从得失荣辱的物累之中解放出来,保持精神的自由与“余裕”。 “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

文档评论(0)

uuha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