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回忆文史知识。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对《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 【教学难点】 对《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教学方法】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回忆下梁的形象。 明确: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二、体会梁任公的爱国热情 提问:他的这些形象主要是通过他演讲时的声音、表情、动作、神态等体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对他丰富的演讲内容还没有详细的分析。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梁启超先生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此次演讲的题目是? 他举了哪些事例来体现中国韵文里头所能表现的情感? 这三个例子当中我们最熟悉的是? 1、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明确: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喜极而泣。 提问: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明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2、关于《桃花扇》: 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桃花扇》主要记录的是南明王朝时候的事情。它的主人公,一个叫做侯方域,一个叫做李香君。后来他们相遇了,他们相爱了,他们结婚了。但后来,居然和政治搅在一起了。由于南明王朝的腐败,后来亡了整个明朝。其实《桃花扇》的主题就是借这种悲欢离合谈兴亡之事,国家兴亡之事。 补充资料: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提问: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 (光绪帝) 提问: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明确:“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点拨: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3、关于《箜篌引》: 公 无 渡 河,公 竟 渡 河。渡 河 而 死,其 奈 公 何! 补充资料:《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关于《箜篌引》: 提问: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明确:它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提问:你如何评价这个渡河而死人的行为?” (小组讨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明确: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一位曾和他一起致力于变法图强的革命人物谁呢?”

文档评论(0)

uuha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