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抄书有益 , 切莫把它当成惩罚的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 , 每当学生写错字或做错了事 , 有些老师就 用抄写字词、抄写课文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 以此达到强化记忆或 警告学生的目的。 被惩罚的学生 , 当然是被动的接受 , 尽管抄得疲 惫不堪 , 但效果很差。结果, 学生们对抄书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厌恶 感 , 更无法享受到抄写的妙处和益处。 可是在古代 , 抄写是学子们 的一种学习方式 , 也是历代文人的一个优良传统。晋代著名的炼 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少年时家道贫困 ,以砍柴所得买纸抄书 , 刻 苦攻读诸子百家 , 杂学旁收 , 十年如一日。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 者宋濂写给东阳县的青年学子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就写到自己学 习的情景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 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 之家 , 手自笔录 , 计日以还。”鲁迅 15 岁就开始抄书 , 最初他抄 《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 , 继抄《唐诗叩弹集》中的百花诗和 《释草小记》《南方植物状》等书籍 , 一直抄到 30 多岁 , 还乐此 不疲。如唐朝诗人张籍 , 直到晚年还常常手抄九经 , 他认为“读书 不如抄书” , 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 :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 遍。”抄书是古代文人学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必经之路。
当然古人抄书与当时物质匮乏、印刷术不普及有关系 , 但最 重要的是他们能意识到抄书的益处。明代吴应箕曾说抄书有三 益: “先经抄一遍 , 于记诵亦易 ,益一也 ; 可以校书之伪误 ,收己之 放心,益二也 ; 常抄, 则手法易熟 , 即可以当学字 , 益三也。”抄书 可以帮助记忆、 校正对错、 练习写字 , 但是有一个好处 , 他没有说 到,即抄书是为了藏书。 清乾、嘉年间 ,江苏吴县的吴翌凤就是一 位靠抄书抄成藏书家的一代名流。南宋诗人杨万里 , 凡是他没有 读过的书 ,都要做笔记 , 自家所没有的 ,则要抄录保藏。 另外,抄书 还可以修身养性 , 中国知识分子讲究修身养性 , 书既然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 ,那么抄书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净化心灵的享受 , 有些老 人就把抄书当做怡情养性、 延年益寿的途径。 如徐州师范大学的 退休教师王贤宝 ,10 多年间, 用了 7刀宣纸 ,200 多支毛笔 ,抄写了 600万字,82 岁的高龄还继续每天抄写 , 同时还体现出“人书俱 老”的高深造诣。 今天, 科技的发展已经不必靠抄书来藏书 ,但只 要肯抄,上述的益处应当不减。 然而, 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 可能早已忘记了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所带给人的真正益处 , 所以 会有如此多的老师利用它来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以致学生们拒 之十万八千里 , 认为抄书是一件费力又徒劳的事。 在语文教学中 , 老师一方面要意识到抄书的妙处 , 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前人的抄书 想法告诉学生以便他们学习参考。
前人常见的抄书想法有 :
一、固定的目标 , 只要自认为好的就抄。抄书是为了开拓视 野, 丰富知识。如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 , 他们二人无论在文学上还 是收藏上都可谓情投意合。年轻时 , 他们经常抄书。每当发现谁 家有亡诗逸史或少见之书 ,就借回家来 ,夫妻二人共同抄写 , 经常 忙到深夜而欲罢不能。鲁迅平时的阅读书目很杂 , 天文、地理、
动物、植物、医学、历史等书籍都在他的阅读范围内。读书要动 笔 , 鲁迅在广泛收集材料中 , 经常抄录。
二、围绕一个专题 , 有系统地抄书。鲁迅曾经担任过北京大 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 在授课中由于没有讲义 他就不得不自己围绕某一个专题 ,到处抄录有关资料 , 为此鲁迅 经常跑图书馆找书 , 然后一点一点抄录有价值的资料。后来他用 这些材料写成了《中国小说史略》。
三、抄书是为了真正了解书 , 甚至为此重复抄写。抄书过程 就是加工消化的过程 ,在抄书中边抄边整理分类 , 边抄边批注分 析 , 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鲁迅的抄录本上 , 总是密密麻麻写着自己 的分析和观点。 为了加深印象 ,深入了解 , 有不少人宁愿多次抄录 同样的书。如宋朝的宋祁 , 就曾把《文选》抄了三遍 , 认为这样才 能体会到《文选》的佳处。
在语文学习中 , 教师应该多想想如何让学生走近和走进抄书 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抄自己喜欢的书 , 把抄书当作学习的一 种方法 , 在抄书中学习 , 并体会到其中的益处和乐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