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和和《岳阳楼记》之比较教学.docVIP

《醉翁亭记》和和《岳阳楼记》之比较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之比较教学   人教版初三语文第五册中《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是流传千古名篇,它们作者、内容、艺术特色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把这两篇“记”,放在一起研究、比较,以期在一周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高效地教完这两篇记。   1.作者生平比较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与朝廷任职,官至密枢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又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领袖。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文风,倡导有内容古文,所作多议世事。庆历五年(1045),“庆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上任第二年,写下了这篇《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旷达情怀。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6岁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宋仁宗时带兵在西北地区打仗,遏止了西夏侵扰。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与,他回朝廷,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改革措施,触动保守派大官僚利益,庆历五年,被罢参加政事职务,贬放邓州。恰逢朋友滕子京嘱托,写下了这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示以已悲”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他们二人同是北宋文学家,也是北宋高官,有着贬官命运,却不消沉,有着宽阔胸怀,不论官大官小,却力求做出成绩,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那种忧国忧国,与民同乐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出仕者。   2.研习两文艺术特色   《醉翁亭记》一文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写醉翁亭优美自然环境,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醉翁亭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后直抒胸臆,道出千古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奠定了全文抒情笔调。琅?e山朝暮四时之美景使作者有“乐亦无穷”之感,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描写,写出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情态,感染得太守也陶醉其中,显出政治清明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政治理想。一是句法骈散结合,富于变化。本文运用了对句,有单句成对如“射者中,栾者胜”,有双句成对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还有三句成对,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间杂以叙事写景及抒情散句。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给人以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岳阳楼记》,骈散结合是一大特色。本文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壮丽景色有骈有散,描写景物多用骈句,议论有骈有散。本文吸收了赋特点。使文字读起来有音乐感、节奏感。另外文章还使用了押韵方法如“明”、“惊”、“顷”、“泳”、“青”。读起来悠扬顺畅,悦耳动听。另一特色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本文选择描写景都有浓厚感情色彩,利用愁苦之景,来表现落寞悲伤感情。“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听到“虎啸”与“猿蹄”,无不带有愁苦色彩。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阴冷画面现于读者面前。   3.构思、语言相似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文构思,都运用了缘物抒情,寓情于景写法。谋篇布局紧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主题,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可谓金橹串珠,曲径通“忧”。   《醉翁亭记》虽极写山光、水色、人情、醉态,但无不围绕“醉翁”主观感受――“与民同乐”这根主线,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并且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岳阳楼记》则借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宽阔胸襟以抒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自己政治抱负。   欧阳修与范仲淹一样,都经历了宦海沉浮。由朝廷命官贬为地方小吏劫难,“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忧国忧民心情却是相同。   两文语言极具有特色。自然流畅,凝练精粹,格调清新,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也有音乐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字煞尾,是创造性地使用虚词一个范例,读后绝无单调重复之感,只觉神采飞扬,摇拽生姿。25个“而”字运用,也把“并例、承接、逆性、修饰、转折”等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对比衬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景象鲜明。骈句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结构完全相对,写“悲”由“若夫”引出,写“喜”由“至若”开启,一喜一悲,一明一暗,一阴一晴情景,抒写得淋漓尽致。   更为可贵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含义丰富,高度凝练语言成为文苑佳句而千古流传。   总之,这两篇记不仅在体载、语言、构思、内容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地方,范仲淹、欧阳修他俩生活、经历、思想、观点、文学见解也都有着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