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承接本单元前两课“唯物论”部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下一单元“辩证法”部分奠定“认识论”基础。理论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考纲看,本节课的知识点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借助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教学方法
1.学案引导。课前结合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熟悉本节课的理论知识。
2.小组合作。利用【百度搜索】查找相关案例、图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各小组经过讨论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3.个人展示。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组员和其它小组可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和启发。
三、教学准备
准备四面镜子、四个纸杯、糖水、醋、洗衣液、洗洁精、抽纸、鸡蛋、热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其实我们前面学习过和认识相关的一个词语是意识。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范畴来讲的。那么讲认识呢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的。【言简意赅,明确意识和认识是不同的角度】
教师:那么,我们人的认识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句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从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实践【通过一句古诗得知认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教师:所以本框围绕实践展开。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课本,对本框有个整体的把握。大家先看一下课本P4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说一下这框一共有几目?
学生:两目
教师:那么第一目是实践及其特点。那么从题目当中我们可以揣测这目讲了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其实还有实践的基本形式。那么第二目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讲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于本框有个整体的认知】
讲授新课
多媒体呈现学习目标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框。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实践的含义。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人类的探月之旅的实践活动。【带着疑问,浏览材料,解答疑难,概括实践】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
探究一: 实践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1. 材料中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的主体是谁?——人
2. 这些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前面我们说过哲学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和思维),——这里的对象是改造客观世界
3.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难道仅停留在思维阶段,没有实际行动。它不是纯主观的纯思维的活动,所以不是主观的,就是客观的。不是意识的,那是物质的。所以它的性质是物质活动。【问题的解答,明确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性质,循循善诱,让学生进行概括,是谁?干什么?性质是?】
教师: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那么大家看到课本的42页,把实践的含义画下来,关键词标上着重符号。理解好关键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实践的含义,把握好关键词】
教师:实践的含义注意三点:
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实践的性质是物质性活动,不是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它们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只有把头脑中的观念付诸行动才是实践。【老师点拨,加深印象,把握好实践的含义】
教师:教材42页对于实践给出了两层基本含义,大家一起大声读一下:其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_Book2 Unit 5 Music Using Language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红色热土燕翼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 Using languag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 Using language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高三英语模拟题 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1.1.2导数的概念数学高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1.1.2导数的概念数学高中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力的合成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The Greatest Party on Earth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Women of achievement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