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觅顺宁古道
品普洱茶的陈香时,就会联想到茶马古道里那吸取天地之气、光阴之韵发酵而成的普洱茶,也曾想去走一段,在那些时空印迹里感觉普洱茶的变化,慢慢陪着它从青涩到成熟。于是,这便成了一个美丽的心愿。后来在一次机会偶合中,遇见了临沧。
从昆明一路驱车来临沧,越靠近临沧空气中的茶香就越清香。尤其是远望时,轻薄的雾气与连绵的青山相拥一同,云雾缭绕处,层层叠叠,如茶海,如梦又如幻。
但在记忆的最深处这还不是最盼望的那一抹陈香, “寻找历史中的普洱香,感悟普洱中的陈年纪月” ,成了最直接的向往。寻寻觅觅,就这样走进了顺宁古道。
顺宁古道是南茶马古道的顺宁段。在明代崇祯十二年七
八月间,徐霞客为探寻澜沧江的源流,从永昌(今保山)南
下顺宁(今凤庆) 、云州(今云县) ,然后从顺宁北上,渡澜
沧江到阿禄司(今鲁史) ,再重新牛街(今犀牛街)渡黑惠
江往蒙化 (今巍山) 而去。他在《游记》里把这段路称为 “顺宁道”。
公元 1328 年,正是元代的天顺元年,庆甸部落首领孟氏归附朝廷后,元政府建立顺宁府宝通州和庆甸县,同时整
修古道,筑为官道,也就是后来的顺宁道。沿顺宁道往北,可到今天的巍山、大理。从大理往西是茶马古道,可北上丽
江、中甸、西藏;往东则可到昆明,这 ?l 道叫做官道,又叫通省大道,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段。沿着顺宁道南下,又
有两条古道: 一条从缅宁 (今天的临翔区) 到普洱、 车里(今天的西双版纳) ;一条从今天的永德、镇康进入缅甸,直到印度。
在今天的云南驿道有三大干线,迤东道、迤西道、迤南道。而顺宁道就是迤西道的一条重要支线,从顺宁、镇康进入缅甸腊戌,既有货运,也有客运。运货的是用驮马,送客
的是用轿子和滑杆。走在这条驿道上的驮马每年有 2000 到 4000 匹,运货的货物主假如土杂货,但最多的仍是茶。
顺宁是茶叶栽培的起源地之一,素有茶香之称。据明代
的《滇略》《徐霞客游记》和清代的《滇行日录》 《滇海虞衡志》等古籍记录,明代顺宁的太平茶、太华茶、玉皇阁茶已
十分有名,被称为云南茶的上品,可与碧螺春、龙井茶相媲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近年的考察表示,凤庆有研
究价值的古树不少。 除了香竹菁大茶树外, 还有琼英大茶树、富帮大茶树、 打虎山大茶树等, 有的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在清代时,顺宁还多次沿着南茶马古道引进好多优秀茶种,到光绪年间,下关茶商用临沧晒青毛茶作原料,这时候便有了云南沱茶,热销于四川、重庆、康藏地域。而这一来
原料需求大增,大批临沧毛茶通过顺宁道运往下关,更刺激
了顺宁的茶叶生产。 光绪三十四年, 顺宁知府琦 ?U 大规模引
进双江勐库大叶茶种,此后茶叶产量也猛增。到民国时期,
顺宁种茶面积达三万多亩,年产茶近 1300 吨,加上双江、
临沧的茶叶都经由南茶马古道、顺宁道外运下关。这一时期
马帮运输也快速盛行, 还刺激了骡马牲口的需求, 当时大理、
丽江一带的骡马,也从顺宁道、南茶马古道络绎不绝地进入
今天的临沧地域。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仅顺宁一地就
引进骡马一万多匹,常年行走在顺宁道上的骡马就在 2000
匹以上。因此,顺宁道再次成为货真价实的茶马古道。
1916 年,下关沱茶又出尽风头, 原料却几乎全出自今天
的临沧。以永昌祥沱茶原料配方比率为例:勐库茶 60%,取
其味;凤山茶 20%、博尚茶 10%,取其香;景谷茶 10%,取
其形。而所有这些原料,都必经过南茶马古道、顺宁道运送
到下关。
由于顺宁凤山茶品质优秀,各地商号销售的顺宁茶,都
称凤山茶。每当春茶上市,各地商贾云集顺宁,争相采买,
称为春茶会。 1928 年,下关永昌祥率先在顺宁开设商号,收
购茶叶。后来外地茶商又在顺宁建立福利和、福协合、福春
和等茶叶商号。顺宁茶叶热销,繁华一时。据估算,
20 世纪
50 年代前,每年由顺宁古道运出的毛茶达
1500
多吨。按当
时的市价,一驮沱茶重 70 公斤,卖价二两黄金,那么从顺
宁道运出的“茶金”就有两吨多!顺宁道不单是茶马古道,
又成了“黄金之道”了。
明清以来,凤庆鲁史人就以茶为生,民国年间,骆英才
开设了“俊昌号” 茶庄,长期从事茶叶的栽培、 加工和贸易;
还有出自凤庆段逸甫五保山茶园的“凤山春尖” ,也是民国
时期云南茶叶中的极品之一,声名远播。
1939 年,顺宁实验茶厂第一批滇红茶问世,成箱 16.7
吨,由茶厂自备 60 匹骡马组成的马帮, 经顺宁道运到昆明,再经香港转销伦敦,以每磅 800 便士的高价销售。仅此一批滇红茶,便可换得近 13 万英镑。从这个意义上说,顺宁道还被称为“英镑之道” 。
在当时马帮驮出的大多是晒青毛茶。毛茶打包前是用清水回软,免得在运输途中破裂,茶叶带着这些水分,便随着马帮走过一道道干热河谷,翻过一座座凉爽的高峰,在千里
古道上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