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docxVIP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0 引言 我国的蒸发盐矿普遍规模小,且多分布在西部地区,东部较少,但是古近纪时期,鲁东地区发育聚煤盆地 单县盆地盐矿为山东省地质勘察队在鲁西南地区新发现的盐类矿床,据初步勘察,其盐储量达到百亿吨,是典型的小陆块盆地形成的大型盐类矿床。盆地内的沉积物能够记录大量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信息,是研究成矿地区古湖泊演化模式的重要载体。单县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形成了巨厚的蒸发盐层,但其成盐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含量的变化可敏感反映湖泊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 1 背景 1.1 地质背景 鲁西南单县盆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受控于郯庐断裂 1.2 YZK-3钻孔特征 YZK-3钻孔岩性变化:635.38~861.88 m为砂岩层与泥岩层交替出现,部分砂岩呈团块状和团粒状,712.38 m之后至钻孔中部多数层位有纹层;861.88~1 099.98 m均为泥岩层与蒸发盐层交替,泥岩大部分呈薄层状;1 099.98 m往下至底部重新变为泥岩层与砂岩层交互出现,含少部分蒸发盐层(研究区主要是石膏和石盐层)。钻孔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和云母,非碎屑矿物主要是碳酸盐、石膏、硬石膏以及少量石盐。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铁白云石、少量文石和微量白云石,总碳酸盐含量为2%~82%,最高值出现在843.38 m处。根据矿物种类和含量分布以及沉积物沉积特征将单县盆地古湖泊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对照深度为阶段Ⅰ(1 157.08~1 153.38 m)、阶段Ⅱ(1 153.38~965.18 m)、阶段Ⅲ(965.18~961.5 m)、阶段Ⅳ(961.5~862.88 m)、阶段Ⅴ(862.88~733.38 m)、阶段Ⅵ(733.38~635.38 m)(图2)。 2 材料与方法 根据岩性变化,按照2~3 m间隔,挑选样品,研磨至200目左右,分别进行元素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测试,元素分析样品242个,全样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145个,4个样品过400目筛网(孔径38 μm),做碳氧同位素的对比分析。前处理及分析程序如下: 元素测试分析:1)水溶,称取0.5~0.8 g样品(准确记录)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0 mL超纯水,充分摇晃后静置12 h,离心,取上层清液3 mL,并加10 mL超纯水定容;2)酸溶,倒掉水溶样品的剩余上层液体,加入超纯水10 mL,振荡,离心,倒掉上层液体,重复三次,清洗掉水溶组分,加入醋酸(1 mol/L,1:9)10 mL,超声2 h,离心(3 000 r,20 min),取上层清液1 mL,加入10 mL超纯水定容。元素测试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完成,使用仪器为美国Leeman公司生产的电感耦合光谱仪器(ICP-OES)。 碳氧同位素:称量约100 μg样品,放入12 mL反应瓶中,通入高纯度氦气(99.999%,流速100 mL/min),持续600 s排空处理;加5滴100%无水磷酸,在72 ℃加热盘中反应和平衡大于4 h。反应达到平衡后,CO 3 实验结果 3.1 元素 水溶组分元素Ca、Mg、Sr、Na和K的含量及变化见图3和表1。各元素的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为Na>Ca>K>Mg>Sr。Na、Ca和Sr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总体较为一致。Na含量由钻孔底部至顶部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位于盐湖阶段。Ca和Sr含量在淡水和咸水湖阶段的趋势与Na较为一致,但在盐湖阶段没有出现峰值。Mg和K的曲线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易溶盐离子总量(Total)变化趋势与Na较为一致。Mg/Ca摩尔比仅在底部和750~800 m之间出现峰值,与沉积环境的变化没有关系,Sr/Ca摩尔比值在咸水湖环境中偶尔出现几个峰值。 酸溶元素Ca、Mg、Sr和Fe含量分别为0.64~348.28 mg/g、0.25~69.44 mg/g、0.01~10.85 mg/g和0.02~3.33 mg/g,平均值分别为94.9 mg/g、8.57 mg/g、0.88 mg/g和0.71 mg/g(图4)。Ca为酸溶组分的主要元素,由于沉积物中出现多种碳酸盐矿物,Ca与常见的类质同像替代元素Mg、Sr等元素曲线之间,没有相似的变化趋势。Ca、Mg、Fe和Sr含量总和与碳酸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图5, 3.2 碳氧同位素 全样碳酸盐的 细颗粒(38 μm)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如表2。一般认为,粒径小于38 μm的碳酸盐矿物是自生的 4 讨论 4.1 YZK-3钻孔碳酸盐来源 钻孔中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和铁白云石,文石和白云石少量。一般认为,湖泊沉积物中方解石有三种来源:化学沉积(包括自生的、成岩作用期析出的)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