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
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
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
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
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
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
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导入 :(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
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
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
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送走的不仅仅是小学的毕业典礼,
也不仅仅是家里的落花,其实还有美好的童年,难忘的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主
人公在经历那么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长历程。
2、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
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
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
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
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
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
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
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
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
爸为角度”的内容。
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教师明确:“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
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
为主要线索?
(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
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
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
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
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
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