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1946-).docx

日本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1946-).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日本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1946~) ? ? ? ? ? ? ? ? ? ? ? ? ? ? ? ? ? ? 战后,日本以《美国证券法》(1933)与《美国证券取引所法》为蓝本制定了旧证券交易法。其中,关于内幕交易的规制条款为依据《美国证券取引所法》10(b)[操作或者欺罔的手段,下文称为取引所法10(b)][1]、10b-5规则(使用操作或者欺罔的手段)[2]创制的旧58条(禁止之不正当交易行为),其后发展为金融商品取引法(旧证券取引法在2006年被更名为金融商品取引法)第157条(不正当行为之禁止)。 立法上,自战后的1948年(昭和23年)旧证券交易法出台,直至1989年(平成元年)的法修正,关于内幕交易使用的表述为“不正交易(日文原文为‘取引’,为便于读者理解,后文一律适使用‘交易’代替‘取引’)”[例如1949年即昭和24年的旧证券取引法第58条之“被禁止的不正交易行为”、1988年(昭和63年)的旧证券交易法第58条之“被禁止的不正取引行为”等]这一概括性框架予以规制。设置概括性条款的理由是“需考虑证券交易状况复杂而多变,易出现立法当初无法预知的新型不正当作案手段。为了实现本法之目的,需要通过可概括性地禁止不正当行为的一般性条款”。[3]社会上,当时的社会公众认为内幕交易所得可以被看作一种正当的投资回报。[4]在这种立法状况和社会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容忍背景下,日本在被批判为“内幕交易之天国”之前,对内幕交易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直至内幕交易引发的“立保轰动”爆发,日本社会也未对内幕交易现象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 日本旧证券交易法的制定 为了战后的复兴,日本力图重建国内的经济。“然而,股票因财团解体无人接手而导致过剩,由此价格大跌,国民大众大量抛出股票,引发了证券民主化运动。大厦或公园内,大量的证券经营者聚集,并逐步形成了团体交易需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这一共识,亦催生了法律的制定与证券交易所的重开。”[5]在日本,证券交易法的整备工作是在GHQ(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的管控下进行的。1946年5月,日本向GHO提出了单独制定的证券交易所法的修正案,后来却遭到驳回。1948年,大规模吸收了美国法的法案终获认可,因这一法案得到GHQ的承认,故于同年6月付诸实施。 二 日本内幕交易规制的导入及强化 (一)刑事规制 虽然在遭受国际批判之前,日本国内已经存在修改概括性条款、力图使对内幕交易的规制得以明确化、具体化的呼声,但在国际批判与国内一些事件发生之前,这一呼声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1984年,Lawrence Repeta发表了批判日本的证券交易市场堪称内幕交易的天国的论文,并在论文中指出,若日本没有禁止内幕交易的明确规定,则无异于国家完全未致力于杜绝此类交易习惯。这一批判如一束剑锋,直指当时日本证券市场的病因所在。 1987年,日本爆发了“立保化学工业事件”,并成为设置规制内幕交易单独条款的导火线。这一事件的始末为:立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干部因向债券期货交易投入巨资而给企业造成高达280亿日元的巨大损失,公司由此陷入危机存亡的经营危机。得知这一事实的立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3名董事、2名大股东与获悉这一信息的与本企业具有业务来往的银行,在损失信息公之于众前,于大阪证券交易所抛售了所持股票。大阪证券交易所怀疑其中存在内幕交易而展开调查,因未获得确凿证据而不了了之。[6]围绕这一事件,旧大藏省(现财务省)开始重视利用企业内部信息所进行的不正交易现象,并于1987年9月开始探讨制定由“谁”在利用了“何种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构成内幕交易的规定。 1988年,以“力保化学工业事件”为契机,修订证券交易法部分条文的提案得到认可,次年4月1日,日本出台了单独规制内幕交易的条文,并对违反行为科以刑事处罚。在这一修订前,对违反1988年旧证券交易法第58条(禁止不正当交易行为)之行为的罚则为,对自然人判处“3年以下惩役或3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本法第197条2号),对法人判处“(3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刑”(本法第207条1项)。修订后,针对违反1989年旧证券交易法第190条之二[禁止内幕交易(一)业务等信息]与190条之三[禁止内幕交易(二)公开收买等信息]之行为的罚则为,对自然人判处“6个月以下的惩役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本法第200条),对法人判处“(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本法第207条1项)。 设定罚则之初,无论是对自然人犯罪还是法人犯罪(日本没有“单位犯罪”的表述)的处罚,还停留在较轻的层面。1997年,日本对金融关联法的罚则进行整备,针对内幕交易的法定刑也随之得到提升:将对自然人犯罪的刑期从“六个月以下”提升到“三年以下”,罚金从“50万日元以下”提升到“300万日元以下”;将对法人的罚金从“5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