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缩小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启示.docx

日本缩小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启示.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日本缩小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呈现出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尤其是失业者、非全日制劳动者、未熟练劳动者等低收入群体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日本政府谋求低收入群体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上升,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重视低收入者职业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并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大幅度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的计算,2000年、2001年、2002年基尼系数分别上升至0.417、0.447、0.454,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基尼系数均超过国际警戒线0.4,社会收入差距呈持续快速扩大的趋势[1]。中国的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将会扩大贫富差距,特别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转岗转业困难的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加,就成为一个亟须加以解决的焦点问题。 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中出现的社会收入差距问题,由于其问题的同质性,其产生的根源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应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日本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日本政府缩小收入差距的指导理念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对于中国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 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 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缓慢扩大的,近年来其两极分化呈现出以较大幅度扩张的态势。 首先,用基尼系数来考察日本收入差距的变化。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32~0.3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上升至0.36~0.38。而且,基尼系数这一笼统而平均化的指标并不足以反映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其数据部分地掩盖了更大的社会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基尼系数是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计算的。统计数据表明,单身家庭和多人口(两人以上)家庭之间、同一年龄层(老龄者或青年人阶层)的不同人群之间以及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之间的基尼系数都比上述数据大[2]。 其次,用相对贫困率指标来考察日本收入差距的状况。据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对日本经济审查报告书》统计表明,日本的相对贫困率为15.3%,远高于OECD平均值10.4%,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17.1%),位居第二[3]。这一数据意味着,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社会中所占有的可支配收入不到社会平均可支配收入一半的人群的比率较高,社会的收入差距显著。 除了上述基尼系数和相对贫困率之外,其他反映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如阿特金森指数(AI)、平均对数偏差(MLD)、泰尔熵指数(TI)等也清楚地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一直处于缓慢扩大之势。 那么,日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是在何种背景下形成的呢?对此,日本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长期萧条的结果[4]。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连续零增长和负增长给日本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直接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彻底打破了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或者裁减员工,或者更多地采用临时雇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期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日本的失业率基本保持了2%的低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数据上升至5%,至小泉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改革的2002年更是达到了5.4%[5]。这一变化导致日本社会中大量青年失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尼特族[6]的出现。而这一部分社会群体的收入既不稳定又很低下,致使在职劳动者与失业者、全日制劳动者与非全日制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了长期的收入差距扩大。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统计资料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在1995年为14.5%,2005年则上升至20.2%[7]。而且老龄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退休后仅靠退休金生活,可以说这部分人的收入出现了急剧下降。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老龄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减少,必然导致基尼系数的进一步提高。 上述分析表明,长期的经济低迷和社会结构等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日本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日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也促使形成日本社会与“一亿国民皆中流”的旧社会阶层截然不同的新社会阶层(见图16-1)。在新社会阶层中,原来占支配地位的中流阶层明显减少,而由自由职业者、尼特族和流浪者所组成的低收入阶层的数量显著增加,可以说日本社会收入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图16-1 日本新社会阶层的形成 二 日本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指导理念的转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认识日本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背景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