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docx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湘鄂赣三省自古以来有着特殊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经贸往来也一直非常密切,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地方交流和民间往来日趋紧密,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4.1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渊源 4.1.1 楚文化与“江西填湖广” 楚文化是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文化形态。湖北为楚国的发祥地,湖南及江西的大部分地区都为楚国的属地,都是受楚文化影响的地区,确切地说,都是楚文化的构成地区。湖南、湖北在唐朝时同属江南西道,宋朝时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朝和明朝时同属湖广省,直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才正式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 在地域文化上,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是古代楚文化的两个重要分支,而元明之际江西大规模地向湖南移民也将当时处于中国历史文化高峰时期的赣文化带到了湘江两岸,并使其成为湖湘文化近现代名人辈出的一条重要文脉。“唯楚有才”就是描述楚国历史上的人才济济,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众多第一流人才。如湖北有中国古代戏剧鼻祖优孟,爱国诗人屈原,辞赋家宋玉,“一诺千金”的季布,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茶圣”陆羽,文学家皮日休,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中国绘画“江夏派”的创始人吴伟,著名学者徐守敬,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文坛三兄弟“公安三袁”,书法家米芾,名医庞安时,“医圣”李时珍、万密斋(万全),“孝文化”代表黄香、孟宗、董永,“竟陵派”两大文学家钟惺、谭元春等先贤名流;湖南有文学家贾谊、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书法家欧阳询、哲学家王夫之、清末大臣曾国藩、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等;江西有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文学家陶渊明、欧阳修、曾巩、杨万里,书画名人黄庭坚,改革家王安石,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至深。 宋元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末年,两湖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的主要战场,社会动荡使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允许“插标占地”,书写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因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德阳市作战频繁,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在明代江西人口的流动中,工商人口的流动是一大特点。它促进了两湖地区同时也激发了江西本地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明代江西人口大规模向两湖地区的流动,是造成这一地区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两湖氏族结构中,仅江西一省移民就占60%~74%左右。这场始于元末、迄于清朝长达400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深刻地改变了长江流域的人口地理、经济地理分布。它促使江西和两湖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比以往更为相同或相近的社会观念、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经济区。[1] 湘鄂赣三省人口流动与密切联系一直延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湖南人为了躲兵灾、逃饥荒,背井离乡举家外迁,其中一部分沿洞庭湖北上,造就了湖北的“湖南村”现象。在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有个东港村,全村共3000人,原籍湖南的就占98%以上,他们主要来自长沙、湘潭、岳阳、益阳、衡阳等地,整个村就是湖南人一手建起来的。在咸宁的通山、崇阳和通城,很多家庭是“湘鄂赣”组合,至于“鄂湘”、“鄂赣”组合就更多。“湘鄂赣一家亲”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4.1.2 “两湖熟、天下足”与江右商帮 长江中游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具有厚实的农业生产基础,是全国农产品资源最为丰富、农产品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两湖地区不仅是农产品的盛产地,还有“两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两湖”即今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及湘中丘陵盆地、湖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沿江平原。所谓“天下”则主要指南半个中国,尤其是长江、珠江两流域对湖广米粮的依赖。当然其中也有相当数量逆汉水而上陕晋中原。 “两湖”虽然不包括江西,但江西也能“足”天下。在两宋以后江西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元顺帝时,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红巾起义,中原大地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乱之中。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第一个设省级行政单位的地区就是江西。随着明朝对全国的统一,明军不断进兵两湖、两广、云贵,都以江西为基地,军需给养多依赖于江西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军队的推进,江西人将本地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行销到战事频仍的中原大地和华南、西南诸省。浩浩荡荡的江右商帮便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并迅速扩张至全国各地,占领了广阔的市场,队伍规模和经商范围不断扩大。至明朝,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文化优势,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