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探索”为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点评
【热点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以“探索”为话题作文。
1.XX 年 2 月 1 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太空
返回大气层时发生爆炸, 7 名宇航员遇难。这是人类航天史
上又一个悲剧,世界为之震惊。
2. 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的漫长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
探索者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相传, 14 世纪末,中国明代有
一位名叫万户的人,他让别人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
一只风筝,在椅背上绑了当时最大的 47 支火箭,然后叫人
将 47 支火箭一齐点燃,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
上天飞行。万户的试验失败了。他是人类第一位用火箭做载
人升空飞行试验的人,也是人类第一位为探索太空飞行勇于
献身的人。 1996 年秋,国际宇航联合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到
会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 3 名美国宇航员,特地到中国科技
馆内的万户雕像前照了一张合影,共同缅怀这位最早为人类
航天梦想献身的先驱。
3. 前苏联和美国在载人航天试验阶段,都有人献出
过宝贵生命。
4. 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
载人航天风险太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应该停止载人
太空飞行,以发展无人飞船为主。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永
远要为探索未知领域发扬献身精神,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伟
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献身。人类进入浩渺
太空刚刚起步,在太空飞行中发生亡人事故,阻止不了人类
探索太空的前进步伐,载人宇宙飞行应当继续推进……
【写作提示】
提供的材料里有这样的内容:我们是人类历史上很
早就产生过飞天梦想的民族。 尽管前苏联、 美国已经实现了,
但是中华民族也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没有梦想的民族算不
得伟大的民族,有了梦想,没有能力去实现的民族也算不上
伟大的民族。既富有理想梦想又一步一步百折不挠地去探索
去奋斗,这样的民族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她对人类的贡献
肯定是越来越大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执著的信仰、理想的彼岸,
向着未知,瞄着成功默默地奋斗着。探索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胜利的鲜花在血汗
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成。 探索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
有无可奈何的挫折,更有绞尽脑汁的辛酸,但正是人类这勇
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无数次探索实践,才创造出了一个五彩
缤纷、丰富多样的美丽世界。探索需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
法、坚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需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探
索者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征服者是英雄,失败者亦可歌可
泣,探索者可敬可爱可颂。
探索是人类一个永远的主题。同学们可叙写探索者
的酸甜苦辣诸滋味,可议探索者的是非成败之感悟,可抒发
探索者的悲壮豪迈之情愫……总之,这是一个开放、灵活、
普遍的话题。
【范文佳作】
文一
探索成功的背后
张庆侠
记得冰心早期的一首诗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
它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
遍了牺牲的血雨。又记起步步高的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
付出总有回报。 平心静气深思, 这诗这歌唱出了探索的真谛,
道出了探索者的心声。是的,古往今来,圣者贤人们的创业
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
索就有成功。
苹果落地,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引起牛顿深深
的思考、忘我的推论,最终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
律。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正常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
底,求个解答。为此,他默默无闻,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
佛教。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苏轼夜访石钟山; 《红楼梦》
“字字看来都是血”……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人类从
茹毛饮血到学会用火,从草栖穴居到住进高楼大厦,从二牛
抬扛到科学种田,从七十二徒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