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两首》教学设计 导入 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这些名言你能背下来吗?(找同学分别背诵,全班齐读背诵)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不战而趣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师】 这些名言都和什么有关系? 【生】 战争 学习有目标 1.大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2.反复阅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精练的特点。 3.在阅读中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作者简介 简单了解我们的作者 【生读】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著名诗人。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代表作有《给战斗者》《义勇军》《赶车传》 胡昭,当代作家,诗集《光荣的星云》《草原夜景》,散文集《绿的记忆》 四.朗读以正音 【师】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认为读书有五个层次,第一层:音停准确,即能读准字音,且停顿恰当。第二层:诗句流畅,即能熟练朗读诗句。第三层:通晓大意,即能在反复朗读中,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第四层:有情有味,即能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地的读诗,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第五层:读出个性。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 学生自主朗读,并做展示。教师给予及时点评。 注意包扎(za)、扎针(zha)、挣扎(zha) 【师】 1938年作和1952年12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抗日战争时期 《军帽底下的眼睛》抗美援朝 五、朗读以体味 【师】 阅读诗歌,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把握它的写作背景,结合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在班中展示。 并思考透过诗中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生】 预设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生展示朗读,我看到的画面是如果我们不去打仗,就会被敌人用刀杀死,还要用手指着骨头说这首奴隶的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号召人民站起来奋斗的强烈感情。 【师】 同学们,他刚才的朗读怎么样,我们不起来反抗,就会被敌人用刺刀杀死,而不是拿枪打死,因为敌人觉着我们太弱了,不需要用枪,用枪显得太大材小用,用刺刀就能轻而易举的杀死我们,也能看出敌人的残暴。并且敌人在杀死了我们以后,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幅画面,敌人讽刺、瞧不起我们。 再找同学展示朗读一下,你看到的是什么画面,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 预设2 我看到的画面是敌人指着我们的尸骨,嘲笑而又自豪的说,看,这是奴隶。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作者想要激起人民的反抗意识。 【师】 你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有感情?应该注意什么? 【生】 注意音调的高低和声音的强弱,比如“指着”,“骨头”(不是指着肉体,而是骨头,骨头指骨气,是对人格、精神的侮辱),还要注意“看”(一个字,简单有力、干脆,嘲讽的语气),和这是奴隶(完全没有人格、人权、没有尊严) 【师】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歌的时候,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去注意,读出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悲愤之情,号召人民站起来奋斗的情形。这首诗虽然非常简短,但是却非常有号召性,这和这首诗的题材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首街头诗。(发挥宣传作用,也称墙头诗,有政治上的鼓动性。) 小组展示 下面我们师生互读,老师读前面部分,同学们读后面的话,可以加上动作。 师生互动、 【师】 这首诗是一首街头诗,通过诗人的假设,告诉我们不去打仗的后果,使我们在头脑中感受到这样一幅画面,十分的悲哀,进而号召人民奋斗起来,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寓正于反的写作手法。 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下面请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这首小诗,感受战斗的鼓点。 男女生互读。 再来感受一首田间的另一首街头诗 《给饲养员》 饲养员呵, 把马喂得它呱呱叫, 因为你该明白, 它底主人 不是我和你, 是 中国! 预设3《军帽底下的眼睛》 【师】 再来看第二首诗《军帽底下的眼睛》找同学朗读一下 【生】展示朗读 1、看到了一幅战士保家卫国的画面 2、看到了一幅战地卫生员为战士包扎伤口,救死扶伤的画面 【师】 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炮火中四下搜寻的眼睛,我们不禁好奇这双眼睛是谁的眼睛,继续往后读,可以看到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医护人员的形象,轻声地说,不要紧……,她在告诉战士什么不要紧? 【生】 不要害怕,我来救你 发挥想象…… 【师】 她包扎的得又快又轻,技术娴熟,非常的温柔体贴。 我想起妹妹的眼睛。妈妈的眼睛,又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扑向敌人,写的是战士的内心世界,想到了亲人的眼睛,是为什么?(要保卫他们的眼睛,有更广阔的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