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之元日1》广东省唐传红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课件.pptxVIP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之元日1》广东省唐传红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执教: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小学 唐传红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六种。“元日”的“元”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元日: 农历正月 初一,即春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元日—— 这些词语古今叫法和意思一样吗? 春节 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鞭炮 爆竹—— 山东——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指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我们现在改为贴对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佳节:美好的节日。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敬老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补充资料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节日情景?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感受到的? 新 暖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资料袋   《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背景资料 炮竹别旧年——爆竹 举杯迎新年——屠苏酒 喜庆、欢乐 对联寄心愿——桃符 元日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节日情景?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感受到的? 独 思 为什么王维这么孤独,这么思念亲人? 王 维 唐代诗人、画家。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稻草人头上的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