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茶 (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闽南青茶初制技术安溪铁观音初制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原产地安漠县西坪乡尧阳村。主产区有感德、芦田等地。 安溪铁观音系由铁观音无性系茶树品种采制而成,其制法优异,闽南青茶工艺以铁观音为代表。 铁观音系由岩茶演化而来。阮文锡(安溪茶歌)云:“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可佐证。据几种民间传说及制法演制过程推算,铁观音始于18世纪中叶,即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而铁观音茶名由来,系因茶色乌润,茶条重实如铁,外形优美如观音,即冠以“铁观音”之名。 萎凋(凉青与晒青) 凉青:主要是保持鲜叶的新鲜度,散发热量和控制水分蒸发速度,使不同时间采摘的鲜叶在晒青前尽量达到相对一致。类似于红、绿茶的贮青。 把不同时间采摘的鲜叶分别摊放在水筛上,放在凉青架上,散发热量和使水分蒸发均匀。露水叶宜在上午10点左右进厂,及时摊放。 晚青由于无法晒青,应薄摊于通风处,中间轻翻2~3次,待叶片稍软时即可直接进行做青。 晒青的目的、方法与武夷岩茶基本相同,只是晒青程度比武夷岩茶轻些,一般减重5~10%,同样要根据制茶气候、季节、鲜叶老嫩灵活掌握。 晒青适度的叶子,二筛并一筛,轻轻翻拌几下,散发热气,搬进做青间,停放1h后做青,相当于武夷岩茶的凉青。 做青1、手工摇青 采用大竹筛,俗称“吊筛”,直径140cm,深20~25cm,筛孔0.5×0.5cm,吊筛用绳索吊起,离地面高度以方便操作为准。叶子放在吊筛中,每次投叶约1.5~2kg,双人持筛来回摇动,也可一人持筛作往复、上下抖动,叶子在筛内跳动翻滚,叶子与筛网、叶子与叶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叶缘细胞损伤均匀。 铁观音做青一般分四次摇青。 铁观音做青技术参数方 法气 候(季节)做 青 参 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手摇(r)摊叶量kg/筛静置时间(h)春季夏季秋季12070-8070-800.75-11-2230-250100-120200-2501-1.52-3400-500300-400300-4001.5-23-4700-800450-500600-7002-34-52、机械摇青 采用竹制圆筒式摇青机,投叶量占筒容积的1/2,转速28~30r/min。 铁观音摇青次数比岩茶少,一般4次。但比岩茶每次摇得时间长,转数多,摇得重,所以说铁观音是轻晒重摇。 每次摇青后摊放水筛中,置于做青间内凉青架上静置,铁观音比岩茶每次静置的时间长。 铁观音做青全程时间10~12h,一般晚上开始摇青,第二天早晨炒青,这与岩茶差不多。铁观音做青技术参数方 法气 候做 青 参 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机械(min)摊叶厚度(cm)静置时间(h)南风天北风天236-71-25-6158-102-31015-2012-153-41520-3018-204-5炒青 采用短滚筒杀青机,温度260~300℃,投叶3~4kg,时间2~3min。炒至叶色转暗绿,叶张皱缩,手握叶质柔软,有粘手感为适度,减重率30%左右。 揉捻 要掌握“趁热、少量、快速、短时”的原则。因此采用小型揉捻机,揉时比岩茶还短,只揉3~4min,初步成条。包揉 目前普遍采用平板包揉机包揉,但要与速包机、松包机配合使用。先将8~9kg揉捻叶放入布巾中,用速包机打包。速包 再将打包后的茶包放到包揉机中包揉,先轻揉1.5~2min,后稍重揉5~6min,再重揉10~15s。每台包揉机同时可揉2~3个包。每次包揉后要用松包机松包,将茶团打散。如此速包→包揉→松包,反复进行。 经过几次包揉后叶温下降,茶条可塑性降低,同时茶汁挤出,连续多次包揉色泽发黑。因此中途要烘焙2~3次,使茶条热软,再次反复多次包揉。 最后一次包揉后不松包,定包30~60min,待形状固定后,再松包进行烘干。 烘干 采用烘干机。开始温度90℃左右,中间适当翻拌,至9成干时,温度降至70℃左右,适当翻拌,烘至手折茶梗脆断,气味清纯,即可下烘。稍经摊凉后,包装贮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