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老而弥新: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刑事一体化论要》读后感
2008-03-20 储槐植教授是我的老师, 也是我的同事——我1998年调回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与储槐植教授至今恰好有十年同事之谊。在储槐植教授集一生学术之精华的《刑事一体化论要》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 积极促成本书出版的蒋浩先生热情邀请我为本书写一篇导读, 盛情难却。储槐植教授是一位老而弥新的学者, 这里的“老”是指年龄, 这里的“新”是指思想, 这是我对储槐植教授的总体印象。储槐植教授的思想非常丰富, 在没有深入钻研的情况下, 我无法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述评。在此, 只能依我个人的视界之所见, 力图描述我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印象。 储槐植教授的学术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的, 因而他的学术建树大器晚成, 因为1987年《美国刑法》出版的时候, 储槐植教授已近55岁。储槐植教授是1933年生人, 与我父亲是同龄人, 正好属于我的父辈。1954年北大法律学系恢复重建, 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迎来一批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储槐植教授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足以表明他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来到北大以后, 储槐植教授科研热情迸发, 在1954年《学习》杂志第5期上发表了《中国的辩护制度》一文, 得以崭露头角。但好景不长, 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 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划作“中右”, 于1958年1月离开北大, 下放到北京玻璃厂当学徒工, 1960年1月调到北京化工学校教书, 1965年10月再调到北京158中学教书, 直到1978年才回到北大。整整20年, 储槐植教授与北大无缘, 与刑法无缘。 1981年国门初开, 储槐植教授得以有机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正是在美国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使储槐植教授学术眼界大开, 站在了一个学术制高点上, 为自己找到了恰当的学术位置。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刑法》一书, 奠定了储槐植教授的学术地位, 该书包含着储槐植教授后来所有学术思想的萌芽。我以为, 每个学者都有一个学术根基, 这一学术根基生发了、同时也制约着一个学者的学术径路, 甚至影响着学术风格。储槐植教授就是从对美国刑法研究入手, 形成自己学术思想的, 这一点极为明显。对于大陆法系刑法学的思维方法、概念体系和思想内容, 储槐植教授虽然有所了解, 但并非其所长。而英美法系的思维方法则恰恰在储槐植教授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说, 储槐植教授大体上是用英美法系方式思考刑法问题的一个学者, 这也正是储槐植教授的学术独特性, 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有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 这种独特性更为明显。尤其是储槐植教授的同辈学者都深受苏俄刑法学的影响, 在一种本土化了的苏俄刑法学成为我国刑法学的学术主流的背景之下, 具有英美法系思维方式的储槐植蓦然之间出现在我国刑法学界, 不能不说是一种学术上的“异数”。我始终认为,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是一个学者的学术成熟的标志, 而决定这种学术风格的正是学术个性, 学术个性的张扬对于学者、学术界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学术个性张扬的表现就是“标新立异”, 这里的“新”与“异”是相等于学术上的“旧”与“同”而言的, 重复陈词滥调, 淹没在泛泛之论当中, 永远没有学术上的“出头”之日。在我的印象中, 储槐植教授不仅在老一辈学者中, 既便算上新一代学者, 也属于一位敢于“标新立异”的学者, 有许多学术话语都是储槐植教授提出并产生了强大的学术影响的。如一个半因果关系、严而不厉的立法模式、刑法例外规范、犯罪场、数量刑法学、罪数不典型、关系刑法论、复合罪过、行为第三态、刑事一体化等。尤其是刑事一体化, 这是最能代表储槐植教授的学术思想的一个标签性用语。刑事一体化命题是储槐植教授在《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 (载《中外法学》1989年第1期) 中首次提出的, 在该文中, 储槐植教授对刑事一体化的内涵作了以下界定:刑事一体化的内涵是刑法和刑法运行内外协调, 即刑法内部结构合理 (横向协调) 与刑法运行前后制约 (纵向协调) 。这个意义上的刑事一体化, 实际上是就刑事政策而言的, 其基本思想与关系刑法论极为接近, 都是主张从刑法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入手, 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一种刑法研究方法论的刑事一体化, 是在《刑法研究的思路》 (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1期) 提出来的, 在该文中, 储槐植教授提出了从刑法之外研究刑法、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和在刑法研究之中研究刑法的多方位立体思维的方法。在刑法之外研究刑法这个话题下, 储槐植教授指出:刑法不会自我推动向前迈进, 它总是受犯罪态势和行刑效果两头的制约和影响, 即刑法之外事物推动着刑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这就是骑士精神 “在他乡”专栏读后感.doc
- 中古佛教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读后感.doc
- 中西哲学会通何以可能——牟宗三《中西哲学会通十四讲》读后感.doc
- “成见”与“刻板成见”——《公众舆论》读后感.doc
- “青春是美丽的”——吕鸣亚老师《巴金的母校情》读后感.doc
- 《曾军良与魅力教育》读后感.doc
-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需要“宗谱”.doc
- 《大国崛起》观后感.doc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doc
- 论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的矛盾与共生——《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doc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思想——《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doc
- 魅力广西的“文化名片”——“文化广西”丛书读后感.doc
- 民国初年一个京城旗人家庭的礼仪生活——一本佚名日记的读后感.doc
- 评述鸦片战争中的皇帝和大臣形象——《天朝的崩溃》观后感.doc
- 权力在构建相互依赖理想模式中的影响——《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doc
-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doc
- 人人皆贵族是现代民主的基石——《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doc
- 设计的语言即物品的语言——《设计的语言》读后感.doc
- 世界平凡,我们也是——《平凡的世界》读后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