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之卷三十四》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pdfVIP

《北史之卷三十四》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卷三十四》原文 孙绍 张普惠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鹿悆 张耀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也。少好学,通涉经史。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 后 为门下录事。好言得失,与常景共修律令。延昌中,绍表曰: 臣闻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政乖人理,虽合必离;作 用 失机,虽成必败。此乃古今同然,百王之定法也。今二虢京门,了无严防; 南北二中,复阙固守;长安、鄴城,股肱之寄;穰城、上党,腹背所冯。四军、 五校之轨, 领、护分事之式,徵兵储粟之要,舟车水陆之资,山河要害之权, 缓急去来之用, 持平赴救之方,节用应时之法,特宜修置,以固堂堂之基。持 盈之体,何得而忽? 且法开清浊,而清浊不平;申滞理望,而卑寒亦免。士庶 同悲,兵徒怀怨。中正卖 望于下里,主案舞笔于上台,真伪混淆,知而不纠, 得者不欣,失者倍怨。使门齐 身等而泾、渭奄殊,类应同役而苦乐县异,士人 居职,不以为荣;兵士役苦,必不 忘乱。故有竞弃本生,飘藏他土。或诡名托 养,散没人间;或亡命山薮,渔猎为命;或投杖强豪,寄命衣食。又应迁之户, 逐乐诸州;应留之徒,避寒归暖。职人子弟,随荣浮游,南北东西,卜居莫定。 关禁不修,任意取适,如此之徒,不可胜数。爪 牙不复为用,百工争弃其业。 混一之计,事实阙如;考课之方,责办无日;流浪之 徒,决须精校。今强敌窥 时,边黎伺隙,内人不平,久戍怀怨。战国之势,窃谓危 矣。必造祸源者,北 边镇戍之人也。若夫一统之年,持平用之者,大道之计也;乱 离之期,纵横作 之者,行权之势也。故道不可久,须文质以换情;权不可恆,随污 隆以牧物。 文质应世,道形自安;污隆获衷,权势亦济。然则王者计法之趣,化物 之规, 圆方务得其境,人物不失其地。又先帝时,律、令并议,律寻施行,令独不出, 十余年矣。臣以令之为体,即帝王之身,分处百揆之仪,安置九服之节,乃是有 为之枢机,世法之大本也。然修令之人,亦皆博古,依古撰置,大体可观,比之 前令,精粗有在。但主议之家,大用古制。若令依古,高祖之法,复须升降,谁 敢 措意有是非哉?以是争故,久废不理。然律、令相须,不可偏用,今律班令 止,于 事甚滞。若令不班,是无典法,臣下执事,何依而行?臣等修律,非无 勤止,署下之日,臣乃无名,是谓农夫尽力,他食其秋,功名之所,实怀于悒。 正光初,兼中书侍郎。绍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 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采览。绍兄世元善弹筝,早卒。绍后闻筝声, 便涕 泗鸣咽,舍之而去。后为太府少卿,曾因朝见,灵太后谓曰: “卿年稍老 矣。”绍 曰: “臣年虽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迁右将军、太中大夫。 绍曾与百僚赴朝,东掖未开,守门候旦。绍于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于众外, 窃谓曰:“此中诸人,寻当死尽,唯吾与卿,犹享富贵。”未几,有河阴之难。 绍善 推禄命,事验甚多,知者异之。 永安中,拜太府卿,以前参议 《正光壬子历》,赐爵新昌子。后卒于右光禄 大 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子伯元袭爵。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 《三礼》,兼 善 《春秋》、百家之说。太和十九年,为主书,带制局监,颇为孝文所知。转 尚书都 令史。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为雍州刺史,启普惠为府录事 参军,寻行 冯翊郡事。 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曰: 窃闻三杀九亲,别疏昵之叙;五服六术,等衰麻之心。皆因事饰情,不易之 道 者也。然则莫大之痛,深于终身之外;书策之哀,除于丧纪之内。外者不可 无节, 故断之以三年;内者不可遂除,故敦之以日月。况 《礼》,大练之日, 鼓素琴,盖 推以即吉也;小功以上,非虞祔练除不沐浴,此拘之以制也。曾子 问曰: “相识有 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 “缌不祭,又何助于人。” 祭既不与,疑无宴食 之道。又曰: “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子曰: “脱衰与奠,非礼也。” 注云: “谓其忘哀疾。”愚谓除丧之始,不与馈奠, 小功之内,其可观射乎? 《杂 记》云: “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 也食之,非其党不食。”食犹择人,于马射为或非宜。伏见明教,立射会之限, 将以二七令辰,集城中文武肄武艺于北 园,行揖让于中否。时非大阅之秋,景 涉妨农之节,国家缟禫甫除,殿下功衰仍袭, 释而为乐,以训百姓,便是易先 王之典教,忘哀戚之情,恐非所以昭令德、视子孙 者也。案射仪,射者以礼乐 为本,忘而从事,不可谓礼;钟鼓弗设,不可谓乐。舍 此二事,何用射为!又 七日之戏,令制

文档评论(0)

132****2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