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含视频素材)选择性必修1.pptxVIP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含视频素材)选择性必修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探究你知道,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世卿制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夏商周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朝? 科举制(血缘/嫡长子)(举荐/贤孝品行)(门第/士族垄断)上品中品下品下上 下中 下下中上 中中 中下上上 上中 上下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阶级矛盾加剧;不利于中央集权。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第五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人:高二历史科组 李雪红 本课目录二、寻路—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三、走路—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一、探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一、探路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代至清选官制选拔标准选官方式选官权世官制血缘关系世代相传奴隶主贵族察举制道德品行举荐任官地方官九品中正制门第家世依据中正的评定授官 中正官科举制(制、常)才学高低面向社会以考试成绩优劣定取舍中央政府一、探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举荐功劳制军功军功大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才能向官吏学习国君、贵族皇帝 世官制标准:血缘贵族世代垄断高官一、探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俞正燮《癸巳类稿》积极:稳定统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消极:但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 时代背景生产力的提高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社会大动荡 ——社会大变革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社会大发展 ——士的崛起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 举功劳荐制荐举(自荐)毛遂自荐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军功爵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汉书》标准:才能、军功 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是一种适合战时(临时)状态下的选官方式。一、探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商君书·定分》以法为师标准:法以吏为官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制。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然而造成文化专制。 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 ——苏轼《论养士》 一、探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汉书·文帝纪》“(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书·武帝纪》“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光六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 含义:先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开创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推动儒家思想成为选官标准,扩大官吏来源 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结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汉代征辟制 汉代选官制度除了察举制以外,还有征辟制。察举制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征辟制则自上而下选拔官吏,主要由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知识延伸 品中正九制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 ——《通典·选举典》“品”:共分上上、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