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折柳送别.docxVIP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折柳送别.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案 教学内容: 《诗经.采薇》《送别》《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四诗“柳之送别诗”赏析。 教学目标:1.体会“柳”在送别诗中的独特文化内涵。 .体会诗歌情感,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设想: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柳”字飞花令,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飞花令,我国古诗里有许带“柳”字诗句,谁来说一说? “此夜曲中闻折柳1,何人不起故园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 看来同学们下去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老师也整理了四首诗,和大家一起提供。 二、读古诗,解读“柳”这个意象的内涵。 同学们读了这几首,有什么发现? 是的,这四诗都有柳,都和送别有关。为什从古至今,那么多人写“送别诗”时,都会写到“杨柳”呢? A. “柳”与“留”谐音,有“挽留”的意思,于是,在很久之前,就有了 “折柳赠别”的习俗,临别前,折 下一条杨柳赠给亲友,其实是希望亲友能留下来,这是一种物语。 B.柳树生命力强,随处可活,中国有句俗语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折下柳条赠予新友, 希望对方能够像柳树一样很快地生根发芽,随遇而安。 C. “折柳”这一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表达的是怀念家乡的离愁别绪,为后来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折柳”表达送别这一意象由此流传下来 了,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三、遵循时间线索,赏析“柳”之送别诗: 1、《诗经?采薇》:“杨柳依依”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 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 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 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 是他活着的动力。 2、《送别》:诗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派春天景象:垂柳曳地,杨花漫天。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的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那么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3、《送元二使安西》: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 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4、《送别》: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唱尽了人事的离合悲欢,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是20世纪的经典作 品。 四、圈划意象,拓展群文。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笛声、夕阳 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事物能够成为“送别”的意象? 1、唐朝是我国最鼎盛的时期,却因一场安史之乱,人们颠沛流离,远方行人久候不归,征途上无数长亭短 亭,归程遥远。 2、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多少前往长安的人,好象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长安。 3、大地回春,芳草芋芋的得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样的场景,令作 者惆怅,而萋萋芳草,更是增添了作者送别的离愁别绪。 4、天宝十三年,西域八月飞雪,诗人岑参却要再度出塞,充任安西节度使的判官,为送别前任武判官归京, 岑参写下了这首诗,漫天飞雪是这场离别的见证者。 5、御河两岸迎风婆娑的柳树,和往常一样茂盛,连我的视线都被遮住了,风吹来沙沙的细响,也好像是在 挽留我这即将远行的人。 6、初唐时期的王勃,被唐高宗罢黜,他的朋友杜少府也要到蜀州任职,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伤 心离别之际,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送别诗。 7、青年时期的马致远空有一身才华,一腔报国热情,却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带着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悲 哀,离开官场,放浪江湖,常年的飘泊生活,让他忆起了离别时的悲伤。 8、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周边的柳树显得愈加青翠,王维端起酒杯送别友人,只因为朋友出了阳 关,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知己朋友了。 9、北宋时期,诗人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已故的妻子,凄梦哀惋,于是 写下这个著名的悼亡词,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五、小结: 离别,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常情,而这种常情却总能勾起人们的心绪。友人远行,依依惜别,送了又送, 别了又别,岸上的柳枝也被折尽了,却总也停不下来脚步。其中酸苦,尽在李叔同的《送别》中。今天的课就上 到这里,最后,让我在李叔同的“送别声”中结束这堂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艺心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艺心风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A54M2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