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癫痫是人类常见的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以由多种因素和手段共同参与。有研究显示NO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癫痫的发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50±20)g(许可证号:1310073,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先将所有动物在实验室饲养7 d,以适应环境。从所有实验动物中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42只全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成癫痫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以完全随机分组法抽取24只作为本实验动物,再分为癫痫模型组、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每组8只。
1.2 方法
1.2.1 racine分级
24只大鼠均给予戊四氮溶液45 mg/kg,每24 h腹腔注射1次,注射后均观察40 min,记录致痫大鼠发作的潜伏期、惊厥发作的表现及持续时间。致痫大鼠的癫痫表现形式采用Racine分级评价标准:0级,无反应;Ⅰ级,湿狗样抖动和(或)面肌痉挛,如动须、眨眼及节律性咀嚼;Ⅱ级,颈部肌肉的痉挛,出现点头和(或)甩尾;Ⅲ级,单侧前肢痉挛;Ⅳ级,双侧前肢痉挛,站立位出现;Ⅴ级,全身强直、阵挛,失去平衡、跌倒。观察实验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出现以上分级中的Ⅳ~Ⅴ级表现,提示戊四氮点燃成功。正常对照组在同期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1.2.2 脑电图的记录
从每组实验大鼠中抽取2只行脑电图监测:先用10%的水合氯醛35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固定于固定架上。再用头皮针样电极的单极导联法,连续描记2 min的脑电图。脑电图灵敏度20μV/mm,时间常数为0.1 s。每次记录前均在彩色显示器上观察信号,待信号基线平稳后再将信号存入计算机硬盘。放置电极位置及导联:单极导联法;取2根0.5寸(15 mm)针灸毫针为记录电极,分别刺入大鼠头顶部中线两侧的头皮下,再将导线连接到脑电图的信号输入设备,大鼠尾根部也需放置电极,接地。在每只大鼠的第6次癫痫发作时描记脑电图,先观察行为学变化,再记录脑电图变化。
1.2.3 药物的剂量和方法
造模成功后30 min,唑尼沙胺组给予唑尼沙胺45 mg·kg
1.2.4 样品的采集和测量
所有动物在实验2周时称质量后,首先将大鼠以戊巴比妥钠40 mg·kg
1.3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用ue0af±s表示。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模型制备和活性
共给42只SD大鼠注射戊四氮,其中有2只(4.8%)大鼠有Ⅴ级发作持续10min以上而死亡。所有大鼠均在第1次腹腔注射戊四氮后出现Ⅲ级及以上惊厥发作,38只(90%)可在第2次注射戊四氮后达到RacineⅣ级及以上。第3次戊四氮腹腔注射后,5只未达RacineⅣ级发作。最终35只(83%)模型制备成功。
正常对照组的脑电图表现为低中幅、相对对称的正常脑电波,见图1。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电图表现为:基本背景节律下可见阵发性癫痫波,见图2。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大鼠经药物干预,脑电波中的棘波减少,背景节律较规整。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模型组和唑尼沙胺组大鼠的脑组织和血清的NO、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苯巴比妥组脑组织NO、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血清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唑尼沙胺组和苯巴比妥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戊四氮致痫模型的研究
癫痫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人们对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主要依靠动物模型。戊四氮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此药物可以引起动物抽搐的迅速发生,并且这种抽搐发作可以迅速达到高峰,持续较短,能自动停止,同时此模型具有不破坏局部脑组织的结构,不伴有神经元损伤、坏死的优点,有利于癫痫脑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因此戊四氮致痫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癫痫的理想动物模型。
目前治疗癫痫的基本方法仍是口服抗癫痫药物。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均因长期服用出现较大的毒性,并且可能存在肝酶代谢异常、半衰期短及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等,其不良反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及脑组织NO、MDA含量和NOS活性,证实了癫痫发作后NO含量升高,引起脑组织损伤;有研究发现丙戊酸钠可以通过减少NO的代谢产物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图1、2见插页)
2.1 癫痫发作
2.2 改变eag
2.3 各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的no、mda含量、nos和sod活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