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风水塔祈文运的营建
佛教塔在汉朝传入中原后,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渗透。唐宋时期,这座山在山川之间的富有诗意,尤其是在文化的幸福中,并在众多地方推广。到公元14世纪, 堪舆术逐渐流行民间, 风水塔的营建则更多了几分讲究与神秘, 构成一道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
今天的粤、赣地区保留了较多的宋至明清的风水塔, 究其原因, 其一, 赣南地区是风水“形势派”起源之处, 今天的粤、赣地区也都是其影响辐射所至。早在唐代, 中国风水魁首、赣人杨筠松自长安南下传术
至今尚存的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风水塔, 江西省16座塔, 广东省19座塔
1 明、清时期粤赣地区的建筑节能
将35座风水塔按照省份内各市塔分布的数量由多到少进行排列, 可得有关塔的基本情况 (表1) 。
通过表1中的现存年代、结构、平面形状和层数进行统计, 得到如下结果:风水塔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为江西省的赣州市、吉安市, 广东省的韶关市、梅州市、湛江市。建设年代集中在明清时期 (图3) , 共有32座。明代建造的风水塔一共有21座, 而在这21座塔中, 万历年间建造的塔有15座, 广东省11座, 江西省4座。从建筑形制上来看, 粤赣地区风水塔平面形状以八角形为多, 其次为六角形;层数以奇数为主, 7层最多, 其次是9层。
考察塔的营建者, 多为知府和知县, 如宝光塔:“明万历四年知府张邦伊倡建”
考察营建费用, 有为民间集资, 如宝光塔“靡费白金十三万, 有奇邑人李铠捐金八万”
考察风水塔的营建目的, 不外乎祈文运、补足山水之势, 同时也有景观功能。如登云塔旁建有会馆供文人赴科考使用, 韶关文峰塔下有书院, 蜚英塔在文庙附近, 这些塔的营建与科考关系密切;宝光塔用来镇郡城的水口, 双峰塔建在地气不蓄的水口处, 水口塔、龙珠塔都在水口位, 这些塔的营建多用于镇水口;蜚英塔处文明之位, 不仅有兴文运的作用还有景观功能, 朱华塔是为补足山水之势。
2 基于gis分析的粤赣风水塔空间特征
本文综合考虑了网络和Google Earth所提供的地理信息, 选取了29处风水塔
2.1 山地(5座)
基于文献和Google Earth上的肉眼识别, 粤赣地区的风水塔在选址布局上大致有两种情况: (1) 依据塔所处的环境来分:位于城市内、村庄和村头的人工环境, 一共有21座, 分别为宝光塔、登云塔、莲花塔、琶洲塔、青云塔、三元启秀塔、双峰塔、文明塔、文塔、培风塔、澌溪寺塔、韶关文峰塔、文光塔、水口塔、龙珠塔、仰山文塔、锁江楼塔、东山文塔、城头文昌塔、宜丰崇文塔和无为寺塔;位于山野郊外的自然环境, 有8座, 分别为凌风塔、梅州文峰塔、元魁塔、雁塔、镇风塔、吉安崇文塔、蜚英塔和万魁塔。 (2) 根据塔所在的山水环境来分, 位于山上的有4座, 分别是莲花塔、凌风塔、雁塔和镇风塔;有16座塔位于水边, 分别是宝光塔、琶洲塔、青云塔、文明塔、文塔、元魁塔、韶关文峰塔、文光塔、水口塔、龙珠塔、锁江楼塔、吉安崇文塔、城头文昌塔、宜丰崇文塔、万魁塔和无为寺塔。
2.2 高高程与土壤侵蚀
将29座塔的海拔从低到高进行排列, 得到高程分布情况 (图4) 。
分析结果显示, 高程100m以下的塔有21座, 其中梅州文峰塔高程为100m;高程在100~200m之间的塔有4座, 龙珠塔高程为200m;高程200m以上的塔有4座, 雁塔的高程最高, 为300m。可见粤赣地区风水塔普遍分布在高程100m以下, 占全部塔的72%。高程200m以下的风水塔大多数都位于水边;也有位于山上的, 如镇风塔、东山文塔、登云塔、梅州文峰塔、莲花塔和澌溪寺塔;还有既在山上又靠近水边的, 如龙珠塔;而双峰塔、培风塔、三元启秀塔、蜚英塔4座塔则位于远离山水之地。
2.3 山腰处的工艺塔
将以上风水塔进行剖面分析, 截取以塔为中心的1000m方框作为研究的边界, 并沿东西向和南北向做剖切, 生成了地形剖面分析 (图5) 。
经分析发现建在山腰处的风水塔有14座, 分别为水口塔、无为寺塔、龙珠塔、仰山文塔、锁江楼塔、万魁塔、梅州文峰塔、韶关文峰塔、镇风塔、文明塔、文塔、三元启秀塔和登云塔;建在山顶的塔有6座, 分别为蜚英塔、元魁塔、青云塔、琶洲塔、莲花塔、凌风塔和雁塔;建在山脚的塔有7座, 分别是东山文塔、万安崇文塔、城头文昌塔、宜丰崇文塔、澌溪寺塔、文光塔和宝光塔;建在平面的塔有2座, 双峰塔和培风塔。
2.4 坡度对塔锚点及原理的影响
本文将坡度划分为5个等级范围, 0°~2°、2°~5°、5°~10°、10°~15°、15°~20°, 得到图6所示的结果。在坡度为0°~2°的塔有7座, 在坡度2°~5°的塔有16座;在坡度5°~10°之间的塔有5座, 在坡度10°~15°之间的塔有1座, 在坡度15°以上没有风水塔。可见, 风水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