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王陈炳文事迹
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我是太平天国历史发展研究会会员。1985—1987年,于教学、工作之余,对巢县人、太平天国听王的史迹进行了一些调查访问。从听王及家族的后裔那里,打听到了若干罕为世人所知的情况。现将原始记录(内含巢县县志办公室祖朝波同志的访问记录两分)摘要公布,以供研究参考。
(1) 1985年11月13日访问陈明启记录:
(说明:陈氏的字辈是:“子、字、赵、国、天、大、德、光、明、玉、仁、和”等。陈炳文是“德”字辈。论辈份,陈明启是陈炳文的第三代孙,但非直系。)
听王陈炳文确是我们夏阁坝堰陈村的人。从小很苦,小时没了父亲,跟着妈妈过日子。还有个哥哥,有个弟弟。他小时候吃了不少苦,给财主家帮过工,在茶馆里也打过短工。后来,听说18岁时去芜湖谋生,在澡堂里挑水。太平军打过来了,他就在芜湖参加了太平军。参军后的情况不清楚了。后来,听王作战立功升了官。在打白鹤港时曾打出了120面龙凤旗,和天王打的旗一样多,有人讲他有欺君之罪,听王却讲他是助天王之威、吓唬敌人的。听王打仗很勇敢,官兵恨他,怕他。清兵抄过听王的家乡,将我们陈姓本家的田地、房产全部充公没收。后来,大概听王降清了,又将田产还给我们陈家了。
(2) 1985年11月21日巢县地方志办公室柘臬片修志座谈会记录:
陈炳文,听王,乳名冬林子,原籍本市夏阁区下汤乡坝堰陈村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6年),36岁(1875年)战死于江西张天师家乡。
陈炳文,自幼丧父,母耕田纺纱为生。7岁时将纺纱车空摇,反复说:‘将来我要做盖天王’。16、7岁时母亲去世,独身往芜湖谋生,在澡堂里挑水,拎开水壶。18岁时,受太平天国革命影响,参加太平军。入伍后刻苦练武,能使80斤大刀,作战勇敢,善猛冲猛打,屡建奇功(如三河战役),封听王。李鸿章对他恨之入骨,派人到坝堰陈,将其母坟墓掘开,暴尸于外。陈转战大别山,曾用24面龙凤旗,有人说他有欺君之罪。(祖朝波提供)
(3)1986年5月14日访问陈炳文第四代孙陈玉宽记录:
记得父辈给我谈过听王的一些事迹。听王叫陈炳文,乳名冬林子。从小要饭,18岁到芜湖,在茶馆里当茶房(拎大
(4) 1987年8月21日访问陈炳文第四代孙陈玉宽记录:
我父亲叫陈明财,是听王的孙子,我是陈听王第四代子孙了。听王叫陈炳文,如活着,现在有150岁左右了。出生在这里(夏阁区下汤乡坝堰陈村—姜注),小名叫冬林子,弟兄有3人,老大叫秋林子,老三叫报林子。听王5岁左右时父亲死了,当时报林子刚出世不久。家里生活很困难,靠母亲纺纱过日子,养不活全家,所以听王从小跟着母亲讨过饭。老大秋林子给人家当过长工。听王小时候也打过短工,在茶馆里当过小工。大约7、8岁时,有一天母亲在煮早饭时,听王在玩母亲的纺车,把纺车摇得呜呜直响,他突然对母亲说:“我要做盖天王”。17、8岁时,听王长大成人了,听村里人说芜湖容易找到活干,就到芜湖去找出路了。到芜湖后,听王在澡堂里挑过水,在茶馆里也干过跑堂,拎过大
听王在部队里能玩80多斤重的大刀,叫春秋刀。他玩来一点也不费劲。他从小勇武,所以打起仗来很厉害,立了不少功,很快他就当上了大官。
听说忠王3年6个月没攻下杭州。当时听王是郎天义,但打24面龙凤旗。当时,只有天王能打24面龙凤旗。有人讲他有欺君之罪,将他告了。天王洪秀全找他问罪,他说:“我打24面龙凤旗是助你天威,吓唬清军的”。天王让他戴罪立功,叫他去打苏、杭二州,问他要多少时间,听王说:“只要半年时间”。天王讲:“如三个月不破,提头来见”。听王受命后,命令士兵每人扛一根毛竹,到了城下,让篾匠破竹编成篓子,然后命令士兵往竹篓里填土,再将它填入护城河内,把杭州城四周的护城河填成平地,然后用许多小口袋,里面装满了银子,将士兵每10人分成1个小队,对士兵宣布:“谁先爬上云梯、登上城楼的人,就可得到一袋银子”。又把江南打野鸭的火铳2人扛一杆,2人发火,6人保护,上云梯后用火铳攻击敌人。就这样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攻下了苏、杭二州。
攻破苏杭二州后,城内水井里全填满了人。听王得到许多金银财宝。这次得胜后被封听王。
听王曾回过巢县,大营扎在葛集。听王的部队到达夏阁,在坝堰陈树起朗天翼(朗天义—姜注)大旗。当地老百姓只要跑到我们村,长毛就保护他们生命安全,并得到救济。
李鸿章带人到老家抄了陈听王的祖坟。挖开祖坟后,棺材中有个小金龟,李鸿章把小金龟带走了。
听王是在白鹤港失败的,是听王大意的关系。当时清军设两个营寨,听王自己带人去攻打白鹤港。当时要过一座桥,一大半人马过桥了,大将们也过去了,忽然桥断了,前面鲍超的大队清军杀到,后面的两营清军又压上来,听王进退两难。这时,听王就骑着马下河将大将拖过河去,后来听王掉入水中,被鲍超俘虏了。听王对清军讲:“要我降也行,要依我三个条件:①我降后即回乡,要我做官的话,就要做大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