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病囚院医疗机构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囚犯在监狱里的治疗非常古老,但特殊的医疗设施在监狱里相对较晚。这是在五代人的统治下形成的,宋元人继承了这一提议。关于这一问题, 直到目前还未见到专论出现, 故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 法律规定在押囚犯的权益
作为专门的监狱医疗机构虽然出现在五代时期, 但其渊源却要早得多。据研究早在汉代官府就已经开始给患疾病的囚犯给医药治病了,
唐承隋制, 制令凡27篇, 分为30卷, 总计1546条, 其中第24篇为《狱官令》。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 颁布的《狱官令》亦规定:“诸狱囚有疾病者, 主司陈牒, 长官亲验知实, 给医药救疗, 病重者脱枷、锁、杻, 仍听家内一人入禁看侍。其有死者, 亦即同检, 者 (若) 有他故, 随状推科。”
为了保证司法审理的公正, 唐朝每年还派官员赴诸道巡覆案情, 称之为巡覆使, 由刑部与吏部负责选择充使官员, “刑部录囚徒所犯以授使, 使牒与州同, 然后复送刑部”;如果不同, 州司也承认审判有误, 则“任使判放”;如果各执己见, 则具状申报刑部。
对于在押的怀孕犯罪妇女, 唐开元《狱官令》亦有优待的规定:“诸妇人在禁临产月者, 责保听出。死罪产后满二十日, 流罪以下产满三十日, 并即追禁, 不给程。”
除了对在押的狱囚供给医药外, 唐朝还规定囚徒患病时可以给假并免服劳役, 病愈则须及时服役, 否则主管官员将受到惩罚, 所谓“病愈合役, 不令陪役者:过三日笞三十, 三日加一等, 过二十四日合杖一百。过杖一百, 十日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同时还规定了一个原则, 即“不得过罪人之罪”
唐朝虽然对囚徒患疾病的治疗之事制定了详尽的规定, 但是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此类人员的医疗机构, 囚犯患病则由各地官办医疗机构———医学负责治疗。唐朝在太宗贞观三年 (629年) 九月下令各州设置医学,
二 病囚院的设置
后梁取代唐朝的统治后, 由于忙于战争, 无暇整顿狱政, 所以在这方面基本仍沿袭唐制。五代对狱政的改革是在后唐明宗时期, 其详情如下:
长兴二年四月丙申, 前濮州录事参军崔琮献时务:“诸道狱囚, 恐不依法考掠, 或不胜致毙, 翻以病闻, 请置病囚院, 兼加医药。”中书覆云:“有罪当刑, 仰天无限 (恨) , 无病致毙, 没地有冤, 燃死灰而必在致仁, 照覆盆而须资异鉴, 《书》著‘钦哉’之旨, 《礼》标‘侀也’之文, 固彰善于泣辜, 更推恩于扇暍, 所请置病囚院, 望依。仍委随处长吏, 专切经心。或有病囚, 当时差医人诊候, 治疗后, 据所犯轻重决断。如敢故违, 致病 (囚) 负屈身亡, 本属官吏, 并加严断。兼每及夏至, 五日一度, 差人洗刷枷匣。”
这条史料在《旧五代史·刑法志》、《五代会要》卷10《刑法杂录》中亦有记载, 除了个别文字外, 内容均基本相同。后唐的这种规定基本仍沿袭了唐代监狱制度, 所不同的是唐代主管狱政与主管医药为两个不同的部门, 狱囚患疾, 狱吏要写成文书呈报当司长官, 其长官查验后, 才能请主管医药的部门供药诊治, 因此手续繁杂, 使病囚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诊治。而五代设置的病囚院, 属于专门的监狱医院, 可以避免这种弊端, 这是其监狱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自从后唐创立病囚院制度以来, 以后各朝大体均沿续了这一制度。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937年) 八月, “敕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及三京、诸道州府:‘今后或有系囚染病者, 并令逐处医工看候, 于公廨钱内量支药价。或事轻者, 仍许家人看候。所有罪犯合处杖责者, 仍候痊复日科决。’”
后周继续坚持了这项制度, 太祖广顺三年 (953年) 四月敕:“应诸道州府见系罪人, 宜令官吏疾速推鞫, 据经断遣, 不得淹滞。仍令狱吏, 洒扫牢狱, 当令虚歇;洗涤枷械, 无令蚤虱;供给水浆, 无令饥渴。如有疾患, 令其家人看承;囚人无主, 官差医工诊候, 勿致病亡。”在此次敕条颁布后, 周太祖仍不放心, 又“赐诸州诏曰:……又以狱吏逞任情之奸, 囚人被非法之苦, 宜加检察, 勿纵侵欺。常令净扫狱房, 洗刷枷匣, 知其饥渴, 供与水浆, 有病者听骨肉看承, 无主者遣医工救疗, 勿令非理致毙, 以致和气有伤。”
北宋亦有病囚院的设置, 据《宋史》卷199《刑法志一》载:真宗“咸平四年, 从黄州守王禹偁之请, 诸路置病囚院, 徒、流以上有疾者处之, 余责保于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宋真宗咸平四年二月”条, 也有与此相同的记载, 只是其下注云:“据《实录》则去年四月已置病囚院”。可见其设置的时间还有不同的记载, 李焘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 只是采取保留异说的办法来处理。《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五二》亦有关于病囚院的相关记载, 而且内容更为详尽:“ (咸平) 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知黄州王禹偁上言:‘病囚院每有患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