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辨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辨治 宋代《儿童卫生总原则》认为,14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得到治疗。近代主张划分为以下六阶段,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从7~12周岁为儿童, 亦称学龄儿童期。小儿从初生至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以成人有所不同, 其受病途径、疾病的传变以及其治疗法则、用药、用量亦有所不同。故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应根据小儿时期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成未充、生机逢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趋康复。按小儿外感发热临床可归纳四个类型风寒食滞型风热痰湿型痰热壅肺型正虚邪实型, 笔者所论述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是在运用抗感染、激素等西药无效, 高热不退伴发并发症,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而愈。 1 抗感染、激素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不思乳食、呕吐酸腐、腹痛泄泻、指纹青色、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浮。 例1:男, 3岁, 1998年4月12日初诊, 患儿10天来因高热、呕吐、腹胀不思食伴泄泻, 住某医院经用抗感染、激素治疗, 仍发热不退、神疲、呕吐、纳少、腹胀大便稀烂咳嗽心烦不安指纹青红苔白腻脉浮, 中医辨证属风寒食滞型。拟荆防败毒散加味, 处方荆芥6g、防风6g、羌活5g、前胡6g、桔梗6g、甘草2g、苏叶6g、神曲6g、川朴6g, 3剂水煎日服1剂频频饮服, 停用西药。 次诊:服药后微汗出、发热退、腹不胀、纳稍进、不呕吐, 仍微咳嗽、指纹淡青、舌淡、苔白、脉浮。守上方加陈皮5g、杏仁6g, 3剂水煎日服1剂而愈。 2 呼吸道感染 发热重、微恶寒、头痛、有汗鼻塞、咳嗽、痰黄稠、咽部红肿、口干而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指纹青紫、脉浮数。 例2:男, 4岁, 1998年6月21日初诊, 患儿因高热、咳嗽,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经用抗感染药1周, 仍发热不退, 咳嗽、咽喉部双侧扁桃体肿大、面赤唇红、口干、口渴、纳少、小便赤、大便秘结、发热尤以午后为甚、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医辨证, 风热痰湿。拟银翘散加味, 处方银花10g、连翘8g、芦根10g、牛蒡子8g、淡竹叶8g、淡豆豉6g、荆芥6g、薄荷6g、杏仁6g、黄芩6g、滑石15g、板蓝根15g, 3剂水煎日服1剂, 紫雪丹早晚各服1粒。 次诊:服药后大便通, 发热退, 咳嗽口渴减轻, 小便清, 双侧偏桃体不红肿, 舌红苔黄, 脉浮数, 守上方去荆芥、滑石, 配以川贝6g、桑叶8g, 连服3剂而愈。 3 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疗痰热/痰热治治 发热、咳嗽、气促、鼻煽、口干、口渴、痰黄、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黄干、脉滑数。 例3:男, 5岁, 1998年8月15日初诊, 患儿因高热、咳嗽、气促、经X线检查诊断双下肺炎, 运用抗感染、激素等药1周后, 仍高热不退, 高热尤以下午为甚, 咳嗽频频, 气促痰黄, 口干、口渴、心烦不安、面赤、唇红、鼻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数。中医辨证痰热壅肺, 拟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 处方麻黄5g、杏仁8g、石膏30g、桑白皮10g、地骨皮8g、黄芩8g、川贝6g、桔梗8g、冬瓜仁20g, 3剂日服1剂, 安宫牛黄丸日服1丸。 二诊:服药后大便已解, 日行3~4次, 高热稍退, 仍咳嗽痰黄、口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数。守上方加入鱼腥草10g, 3剂水煎日服1剂。 三诊:服药后发热不退, 大便通畅, 微咳嗽, 纳进, 口不渴, 舌红、苔薄黄, 脉数, 守上方去石膏, 连服3剂而愈。 4 阴两伤、热毒营血 发热、久热不退、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目睛下陷无神语声低微纳少神昏四肢抽搐便秘或便溏泄泻、气促咳嗽、舌淡红少津、指纹紫滞至气关、脉细数无力。 例4:男, 9岁, 1998年3月14日初诊。患儿反复持续高热1个月, 神志不清、颈硬、反复四肢抽搐、烦躁不宁、口干、口渴、纳少、便秘、形体消瘦、呼吸微弱、未能站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病毒性脑炎, 经用抗感染、抗病毒、激素,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症状未能缓解好转。且口腔舌面可见白色霉状物, 大便检查霉菌 () , 胸前区可见斑疹显露, 舌红干、少苔、脉细数无力, 中医辨证正虚邪实、气阴两伤、热毒营血。治则:益气生津、清营凉血解毒。拟羚羊角10g、西洋参15g, 炖水送服安宫牛黄丸1丸, 清瘟败毒饮合羚羊角钩藤汤。处方:生地20g、丹皮8g、玄参10g、银花10g、连翘8g、板蓝根20g、黄芩8g、钩藤15g、地龙10g、甘草3g, 3剂水煎日服1剂频频饮服。 二诊:服药后症情有所好转, 大便通、高热略退、神志稍清, 仍烦躁不宁、口干不欲饮水、四肢抽搐、目睛无神、斑疹显露、纳少、小便短赤、舌红无苔、脉细数, 续服羚羊角、西洋参炖水送服安宫牛黄丸3丸日服1次, 守上方再加全蝎8g、天麻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