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白山北坡树繁殖习性观察
森林里的鸟。本亚种分布很广。国内主要在东北区和蒙新区繁殖。
我们于1964—1965年4—9月和1979—1980年5—9月在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带的4个工作点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观察。结果如下。
树鹨在长白山区是夏候鸟,每年4月与鹨属如红喉鹨、水鹨、田鹨成群迁来。多在海拔500—800米的低山的开阔田野或荒山坡地以及沼泽等地活动。4月底5月初,由低山逐渐向高山迁飞。到繁殖地以后,雄鸟常站在高树尖鸣叫,如云雀一样,在空中颤抖双翅或平地飞起展翅斜飞,发出“chi—chi—chi—……Wenér—
1. 巢、营巢树
(1)营巢生境 据16个巢观察,营巢多在较开阔的林沿、林间空地、公路两侧开阔地。如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800—1100米),多在林间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在寒温针叶林带(海拔1100—1800米),主要在公路两侧较开阔地带;而在岳桦林带及苔原带(海拔1800—2600米),多在公路两旁以及开阔的苔原上营巢。
(2)巢及营巢 树鹨的巢在地面上,呈碗状。据16巢测量,外径为123.5(103-140)毫米;内径为81×81(71—90×71—90)毫米;巢高为66.7(45—82)毫米;巢深47.5(33—70)毫米。巢外壁为禾本科植物粗茎及叶,还饰有松针及苔藓,内壁为禾本科植物的细草茎和叶,内有少许兽毛。巢较疏松简陋。
雌雄鸟均营巢,营巢期一般为7—8天。雌鸟每日衔巢材较多,雄鸟常鸣叫助兴或防御它鸟侵入巢区。营巢期间雌雄鸟往返巢地都很警惕。树鹨有利用本身旧巢的习性。如1979年6月28日在岳桦林公路旁发现一窝正在育雏的树鹨巢,而在1980年7月4日又见一窝育雏树鹨。仅在原巢内壁上加些细草茎和叶。
2. 产卵和局部限制
(1)产卵 树鹨在营巢结束后约7—10天才产卵。这时期见有衔草回巢现象,并常常返回巢地。这段时间雄鸟鸣叫频率增多,并追逐雌鸟,多在树上或地上交配。
5月末或6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多在早晨6—7时。年产一窝。每窝卵一般为4—5枚,最多6枚,少者3枚。卵大小(10)20.1×15.3毫米,重(10)为2.0(2—1.7)克。卵底色鸭蛋绿色,有紫红玛瑙色斑点,钝端密而色较深。
(2)孵卵 产完最后一枚卵立即孵卵。据3巢观察,孵化期为13—15天。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孵卵。雌鸟孵卵。对雌鸟孵卵第7天全日观察表明,坐巢时间占89.1%(全日14.5小时)。据16个巢观察,孵化率为61—80%。
3. 鸟类的食性和食性
据7个巢观察,雏期一般为12—13天。
(1)育雏活动 雌雄鸟均育雏。每日早4时30分左右开始直至下午7时多结束,全日近14.5—15小时。
曾对一窝雏龄第八天的三只雏鸟进行了全日观查(见图)。
从图可见,树鹨在育雏中期,午前出现两次喂次高峰,午后一次。全日共喂57次。每只雏日得19喂次,雌鸟喂34次,雄鸟喂23次。雌鸟喂雏时,常回巢暖雏,且时间较长,全日达2小时55分,占全日活动时间的23.1%。可以看出,雌雄鸟每日喂次虽然不多,而由于暖雏时间较长,减少了雏鸟的热量散失,雏鸟生长发育仍然很快。
育雏期,如同其他时期一样,雌雄鸟回巢或离巢时均很警惕,都要在地上走入或走出10米多,从不直飞落巢中。当人接近巢时,它们常以受伤姿态,一翅扇动,另一翅在地上托着行走,以“引开敌害,保护幼雏”。当星鸦、山雀类、巨嘴柳莺和短翅树莺来到巢附近时,常见树鹨飞回惊叫而将其赶走。
(2)雏鸟生长发育 刚出壳的雏,全身裸露无羽,仅头、肩、背部中间具6毫米左右的绒毛,体呈肉黄色,重2.6(2—2.9)克,体长25毫米,具卵齿。嘴及脚均肉黄色。肛门向腹面。雏龄第1天时眼变黑色,耳孔不显或稍凹陷,第4—5天时眼缝裂开,耳孔启开。第7天时体重24.8克,体长63.4毫米,翅长30.2毫米,尾长6.8毫米,嘴长7.5毫米,跗蹠长17.5毫米,飞羽和体羽鞘均放缨,雏鸟有躲避行为。第9天时体重28克,体长78.5毫米,翅长42毫米,尾长14.2毫米,嘴长9.0毫米,跗蹠长20毫米。体小羽几乎丰满,外形和成鸟相似,体出现黑色纵纹。雏龄第12—13天时,体长达101毫米,翅长52.1毫米,尾长22毫米,跗蹠长22毫米,嘴长9毫米,体重为30.5克。体羽丰满,飞羽鞘展开近10毫米。此时受惊动即离巢不再回巢。
雏鸟离巢时,其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只能飞出10米左右,因此亲鸟仍然喂育幼鸟,大约喂10—15天左右,便开始分散活动。
在育雏中用拴颈法收集成鸟喂雏食物和解剖成鸟胃(10只),其雏鸟和成鸟的主要食物是小无翅蝗、枯叶蛾幼虫、尺蠖、高脚蜘蛛、盲蛛和蚂蚁等。其成鸟和雏鸟的食性基本一致,它们所食的昆虫,大部分为害虫。因此,树鹨为该山的森林益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