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序日法保时间考
太阳k=s的交替天象性cs是最基本、最直接的cs。紀日, 即給每一天冠以特定的名稱, 也就成爲時間命名體系和時間秩序的基礎。中國已知最早的文字紀日法是干支紀日, 在商代就已存在
根據較新的研究和出土資料, 序數紀日的普及比池田先生所説更早一些。汪桂海借助漢簡資料研究官文書的形式時發現, 西漢至東漢初期官府往來文書一直採用“年、月、朔日、日子 (干支日) ”的格式記日期, 此後則於日子之前加記“日數” (序數日) 。汪先生推測, 上述變化發生在建武以後、永元以前, 當時曾由官方做過專門的統一
紀日本質上是人爲的規定, 在民間約定俗成, 往往多樣, 也不固定。一旦由官方進行統一和規範, 便具有了强制性。這種强制性充分反映在東漢初年官文書整齊劃一的變化中。因此, 紀日法應該視爲帝國時間秩序的組成部分, 需要在國家與社會的互動中觀察它如何發展和變化。
一、 月、月、日
秦及西漢官文書中標準的完整日期形式是“年+月+朔+日”, 其中的“日”一律用干支表示。這樣的形式早在秦統一前就已定型, 目前所見最早的例子是四川青川郝家坪《爲田律》木牘中的“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
基於後世經驗, 不免會有這樣的疑惑:爲什麽標準日期形式中要標明月朔?爲什麽用干支而非便於加减計算的數字表示日期?這需要通過當時的時間觀念和曆法行用情况來解釋。
標明月朔和不用日序, 是緊密相關的。如果把時間看作持續不斷的流, 年、月、日、時都不是時間本身的自然段落, 而是以地球上所觀測到的天體運動爲標尺測度時間之流, 人爲劃分出的段或點, 又人爲地予以命名。這種劃分和命名, 創造出時間概念體系。不同人群經常擁有不同的時間概念體系, 即便時間概念體系相同, 由於紀年、建正和朔閏安排的差异, 同名的某一年月日時, 對於不同的人或人群仍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時間。抄寫於秦統一前夕的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 録有一份秦楚月名對照表, 直觀地反映了這種名與實之間的不確定關係。根據這份對照表, 秦的月份除正月外都以數字命名, 楚月則有七、八、九、十共四個月用數字表示, 分别對應秦的四、五、六、七月。可見, 戰國晚期的秦人和楚人同説數字表示的“某月”時, 所指的時間是不同的
秦統一以後, 官方用曆趨向一元, 秦楚月名那樣顯著的大幅度差异消失了, 但不同的曆法和朔閏安排仍然存在。比如, 嶽麓秦簡秦始皇二十七年質日載是年八月朔日爲癸酉;里耶J1-8-133號秦木牘則有“廿七年八月甲戌朔”的紀日, 其八月朔日較嶽麓簡晚一天。又如, 周家臺秦簡秦始皇三十四年曆書載是年三月乙丑朔、五月甲子朔、七月癸亥朔;而在嶽麓秦簡同年質日中, 此三個月的朔日分别爲丙寅、乙丑、甲子, 均較周家臺曆書晚一天
再來看不用日序的問題。干支紀日産生很早, 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統一和連續的系統, 現行的干支紀日法至少自春秋以來就未曾中斷
二、 月的日成为“日期”的实和一般日的日日始
在序數紀日産生以前, 日與數字的聯繫已經常常發生。比如, 有時需要計算兩日之間相隔的天數, 有時也用某月的正數或倒數第幾天來表示某日。這與紀日還有區别。
我曾分析過周家臺30號秦墓出土的秦二世元年曆朔木牘, 認爲它是秦代頒朔的一個實例
與此木牘同出的周家臺秦簡日書中, 有一章“戎磿 (曆) 日”云:
·入月一日、七日、十三日、十九日、廿五日大勶 (徹) 。·入月二日、六日、八日、十二日、十四日、十八日、廿日、廿四日、廿八日、卅日小勶 (徹) 。·入月三日、四日、五日、九日、十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廿一日、廿二日、廿三日、廿七日、廿八日、廿九日窮日。
其中對日的表示已經接近於序數紀日, 但還不能等同。首先, 文中三組日數分别對應不同的神煞, 每一組都以“入月”開頭, 這表明, 此處“一日”、“二日”中的數字性質不是序數, 而是累計某日進入本月的天數之積數。其次, 這種做法並非命名一個確定日子, 性質不同於紀日。同書另一章有類似的表述形式:
·已入月, 數朔日以到六日, 倍之;七日以到十二日, 左之;十三日以到十八日, 鄉 (嚮) 之;十九日以到廿四日, 右之;廿五日以到卅日, 復倍之。
也以“已入月”領起全文, 並明確説以下的數字都是從朔日開始累計的結果。然而文中没有指明具體的月份, 所説的“幾日”當然不是確定的日子。比周家臺秦簡年代稍早的睡虎地秦簡“日書”, 有7條以入月後若干日爲吉凶標準的占法, 其中的日數性質屬同類。此外還有這樣的文句:
月生五日曰杵, 九日曰舉, 十二日曰見莫取, 十四日奊 (謑) 訽, 十五日曰臣代主。
“月生某日”這樣的表述, 説明這些數字仍是從月亮初生開始的日數累計, 而非以序數紀日
“入月若干日”的日期表述形式也見於傳世史料。《史記》中褚少孫所補的《三王世家》載, 漢武帝元狩六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