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丰丰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生物化石多样性研究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从早侏罗世到早侏罗世,世界上发生了全球的洪水和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导致了古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生物群的灭绝和演化。国外一些学者对该时期的古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进行了探索,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粤北新丰地区发育有一套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沉积比较连续,动植物化石十分丰富,是研究三叠纪沉积地层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利地区。
2 新丰县小水组—区域地质背景
新丰地区位于粤北韶关南岭山系的东端,地层区划隶属于华南地层大区中的东南地层区。新丰晚三叠世地层为艮口群,由老到新包括红卫坑组、小水组和头木冲组,其中小水组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图1)。
新丰县小水组主要分布于新丰县马头镇—科罗—石角和黄寨镇拱桥坑等地。小水组为一套细碎屑岩,岩性主要包括青灰、灰黑、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炭质泥岩,含有大量的菊石、双壳类和陆相植物化石。该岩组与下伏红卫坑组和上覆头木冲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厚度约为1020.8m。地层发育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局部还发育有泥裂。
3 叶菊石期
在新丰地区出露的晚三叠世小水组地层中保存有数量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双壳类、腹足类和滨海陆相植物化石,常见有动物与植物茎干化石混杂堆积,大多为印痕化石,少量保存为实体化石。
(1)菊石。在新丰县马头镇科罗村和石角村等地的小水组炭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保存有比较丰富的菊石化石,采集到的菊石印痕化石标本共6件,包括分离菊石科的马氏分离菊石(比较种)Choristoceras cf.marshi Hauer(图2a、图2c)5件和叶菊石科的小叶菊石(未定种)Rhacophyllites sp.(图2b)1件。
(2)双壳类。小水组地层中双壳化石数量最多,采集到双壳化石标本共17件。
双壳类主要类型包括Pseudomytilodes,Unionites,Trigonia,Myophoroa,Modiolus等属。双壳类具体包括以下分子:Entolium sp.,Waagenopena cf.subtriangularis J.Chen,Promysidiella sp.,Plagiostoma cf.xiaoshiuensis Fan,Pleuromya oblonga Fan,Mytilus sp.,Waagenosperna sp.,Pseudomytiloides sp.(图2e、图2f),Unionites sp.,Myophoria sp.,Trigonia sp.。
(3)植物。植物化石保存于炭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共采集到12件。植物化石颜色多为黄褐色,普遍残缺破碎,见植物羽叶、羽轴基部及茎秆零散分布或混杂堆积,常见不同类的陆相植物与菊石、双壳类化石同层保存(图2c、图2d、图2f)。
这些植物化石主要分子包括:Equisetales sp.,Neocalamites sp.,Sphenobaiera sp.,Sphenobaiera huangii Sze和Todetes sp.。植物化石木贼目茎干Equisetales sp.、新芦木茎干Neocalamites sp.、似托第蕨Todetes sp.均为华南晚三叠世的常见分子。
4 与其他地区的对比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菊石在三叠纪初期开始复苏并逐渐繁盛。菊石生物年代地层学是中生代年代地层学中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三叠纪—侏罗纪菊石带可达到100ka~10ka的定年精度。我国关于菊石化石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晚二叠世—三叠纪早期以及早侏罗世。华南地区是世界上晚二叠世菊石化石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鲜有晚三叠世中晚期菊石的相关报导。粤北地区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一直没有菊石化石的公开记录,无疑制约了区内中生代地层的精细划分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菊石多样性演变研究。本次工作首次在粤北发现完整的晚三叠世菊石化石,使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和菊石化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成为可能。Choristoceras cf.marshi Hauer和Rhacophyllites sp.均为晚三叠世的代表性分子,主要分布于特提斯带和我国西藏的瑞替阶。其中,西藏的Choristoceras marshi组合包括Choristoceras marshi,Eopsiloceras cf.planorboides(Gumbel)和Rhacophyllites sp.等,以Choristoceras marshi为主。
新丰小水组内采集到的双壳分子均为我国晚三叠世的主要双壳类化石分子,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韶关小水组、新疆准噶尔盆郝家沟组、云南禄丰—平浪组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等层位,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