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宗室的柱前之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代宗室的柱前之功 宗族是皇帝的宗族。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关系来确定。关于隋代的宗室制度学界研究的甚少, 大多是在讨论唐代的宗室时顺便提及隋代 (1) ,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相关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研。笔者拟在前人的基础上, 着重对隋代宗室的官爵、职能以及制度渊源进行讨论, 以期方家指正。 一、 《隋书》中宗室血缘关系及为官情况的整理 隋代宗室制度, 史料中缺乏系统的记载, 隋二世而亡, 宗室并不繁茂, 留于史籍中的更是寥寥。这使得研究变得十分困难, 我们只能从《隋书》列传中的相关部分进行归纳, 为便于讨论, 笔者将《隋书》中有关宗室的血缘关系及为官履历情况整理如下: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 宗室子弟大多可获四品以上职事官, 在外多为牧宰、总管, 在内多为将军、公卿。无官职的杨坦、杨静、杨集、杨俨、杨智明、杨智才等六人, 皆是因罪失官的。 二、 由州牧也为仍任助力 文帝建隋伊始, 即“使诸子分据大镇, 专制方面” 到炀帝时这种分封诸皇子为方面诸侯的政策, 有所改变。诸皇子一般为京、都长官。如太子杨昭, “炀帝即位, 便幸洛阳宫, 昭留守京师”, 齐王杨“大业二年 (606年) ……转豫州牧……明年, 转雍州牧, 寻徙河南尹, 开府仪同三司”, 亲王为州牧并不视事, 只是遥领。赵王杨杲“大业九年 (613年) 封赵王。寻授光禄大夫, 拜河南尹。从幸淮南, 诏行江都太守事”。 从职能上讲, 宗室常常带兵出战。如杨弘“突厥屡为边患, 以行军元帅, 率众数万, 出灵州道, 与虏相遇, 战, 大破之, 斩数千级” 宗室也常常为牧宰, 且多有政绩。如“ (杨) 弘在州, 治尚清静, 甚有恩惠”, “未几, 拜蒲州刺史, 得以便宜从事。时河东多盗贼, 民不得安。弘奏为盗者百余人, 投之边裔, 州境帖然, 号为良吏” 三、 齐制在—宗室制度的渊源 隋代诸皇子诸侯化, 远房宗室将帅化、牧宰化的制度大体上是源自北周和北齐。先看北周, 北周时宗室就常常领兵出战, 并镇慑方面。如宇文护“与于谨征江陵, 护率轻骑为先锋, 昼夜兼行, 乃遣裨将攻梁临边城镇, 并拔之。并擒其候骑, 进兵径至江陵城下。城中不意兵至, 惶窘失图” 再看北齐方面, 宗室诸王也常为地方大员, 统辖区域。如高琛“永熙二年 (533年) , 除使持节、都督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 置师、友各二人, 文学二人, 嗣王则无师友。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事、掾属, 各一人, 主簿二人, 录事, 功曹, 记室, 户、仓、兵等曹, 骑兵、城局等参军事, 东西阁祭酒, 各一人, 参军事四人, 法、田、水、铠、士等曹行参军各一人, 行参军六人, 长兼行参军八人, 典二人……嗣王、郡王, 无主簿、录事参军、东西阁祭酒、长兼行参军等员, 而加参军事为五人, 行参军为十二人。 北齐府佐之制是“王, 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位在三公下。置师一人, 余官大抵与梁制不异” 皇弟、皇子府, 置师, 长史, 司马, 从事中郎, 谘议参军, 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 功曹史, 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 文学, 主簿, 正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嗣王府则减皇弟皇子府师、友、文学、长兼行参军。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齐制在官职的设置上与隋几乎是相同的。齐制中所有的师、长史、司马、谘议参军、掾属、功曹、录事、记室、文学、主簿、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 皆为隋制所延用, 而隋制中的列曹参军和典则是延续北周之制 诸王国置国官。有令、大农各一人, 尉各二人, 典卫各八人, 常侍各二人, 侍郎各四人, 庙长、学官长各一人, 食官、厩牧长、丞, 各一人, 典府长、丞各一人, 舍人各四人等员……公, 减典卫二人, 无侍郎员。侯、伯又减典卫二人, 食官、厩牧长各一人。子、男又减尉、典卫、常侍、舍人各一人。 齐国官的设置为: 皇子王国, 置郎中令, 大农, 中尉, 常侍, 各一人。侍郎, 二人。上、中、下三将军, 各一人。上、中大夫, 各二人。防阁、四人。典书、典祠、学官、典卫等令, 各一人。斋帅、四人。食官、厩牧长、各一人。典医丞、二人。典府丞、一人。执书、二人。谒者、四人。舍人十人。等员。 诸王国, 则加有陵长、庙长、常侍各一人, 而无中将军员。上、中大夫各减一人。诸公又减诸王防阁、斋帅、典医丞等员。诸侯伯子男国, 又减诸公国将军、大夫员。诸公主则置家令、丞、主簿、录事等员。 周国官的设置因史料原因, 不能知其详情。王仲荦先生提到的有典卫、中大夫、园苑监、圉官等 综上所述, 隋代宗室带兵征伐常获胜绩, 为牧宰多为良吏, 这在一定程度上捍卫巩固了隋的统治。隋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炀帝的暴政, 而不是宗室相残。实际上, 隋代的宗室相残比起南朝、北齐来并不严重, 很多宗室都是死于宇文化及之手, 如秦王浩、蜀王秀并诸子、汉王谅子颢、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