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晋时期的儒学建设
一 倡导儒家文化
曹丕王朝以刑名治国,打破了儒家的统治秩序。晋武帝登基伊始, 重点就是要恢复儒家的传统地位, 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魏、吴、蜀儒学的基础上, 从思想、吏治、教育及社会风气等各方面积极倡导儒家文化, 以期构建新的国家统治秩序、伦理秩序和官僚运作秩序。武帝敦倡儒学的举措成效是显著的, 干宝《晋纪》总论即称:“太康之中, 天下书同文, 车同轨, 牛马被野, 余粮栖亩, 行旅草舍, 外闾不闭。”
(一) 礼议:“心丧之礼”下的“议”文
礼乐文化建设是儒学建设的核心。就礼制建设而言, 西晋建国伊始, “隆礼以率教”乃“邦国之大务也”
三国归晋前, 文帝就命荀岂页、郑冲、羊祜、任恺、庾峻、应贞等撰新礼。 他们 “参考今古, 更其节文”
所谓 “五礼”,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荀岂页等人的《五礼》墨守古礼, 又较为繁琐, 现实中不易施行。故太康初年, 尚书仆射硃整上奏, 请求将《新礼》交付尚书郎挚虞修订。元康元年, 挚虞将《五礼》修订完毕, 上呈朝廷, “所陈惟明堂五帝、二社六宗及吉凶王公制度, 凡十五篇”
西晋礼典的撰写与修订过程, 一方面可见朝廷的重视, 参与制定新礼的团队成员都是博涉经史、颇有修为的儒学之士;另一方面也说明礼典不是一朝一夕所成, 它需要不断完善。挚虞后来想与傅咸继续修订新礼, 因时局动荡而不果。东晋时, “仆射刁协、太常荀崧补缉旧文, 光禄大夫蔡谟又踵修其事”
新礼在不断修改完善, 同时, 古礼也在恢复。西晋礼制建设中恢复的古礼大体包括:泰始二年、泰始四年武帝在为其父及皇太后的服丧中, 行三年心丧之礼;泰始六年冬十一月幸辟雍, 行乡饮酒之礼;泰始四年恢复耕籍礼 (耕籍礼在惠帝时废止) ;太康六年恢复皇后躬蚕礼;泰始七年、咸宁三年、太康三年的太子释奠礼;太康三年武帝亲自郊祀, 太康十年恢复明堂礼及南郊五帝礼, 行祭祀礼仪。
作为礼制建设的内容之一, 武帝恢复古礼意在垂范世人,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诸如行孝、尊贤、重农、敬天等, 以彰显其以儒治国的态度。
无论新礼还是古礼都不出“吉凶军宾嘉”五礼范畴。五礼之中, 西晋尤重凶礼。个中原因或如挚虞所言, “冠婚祭会诸吉礼, 其制少变;至于《丧服》, 世之要用, 而特易失旨”
“议谥”的目的在于褒贬死者, 劝勉生者。《晋书·职官志》说:“王公已下应追谥者, 则博士议定之。”
死者议谥, 生者议服。《全晋文》中关于西晋丧服之礼的“议”文约70余篇, 集中在以下议题上:
其一, 泰始四年, 何桢、荀岂页、何遵等因史恂为旧君鲍融服丧, 议是否该为旧君反服。
其二, 泰始六年前后, 程谅子对是否为前母服丧质疑, 张华设《甲乙问》, 郑冲、贾充、任恺、荀岂页、荀勖有《甲乙问议》。
其三, 泰始十年, 武元杨皇后崩, 议皇太子是否除服。参与讨论的博士有:张靖、陈逵、段畅等, 大臣有杜预、卢钦、魏舒、贾充、山涛、石鉴等。
其四, 泰始十年, 荀岂页去世, 对其继孙荀序 (即其兄玄孙) 是否服重丧, 庾纯、成洽、吴商、刘宝、杜琬、王敞、束皙等有《孙为祖持重议》。
其五, 太康元年, 议东平相王昌是否该为前母追服。参与朝议的有晋武帝、齐王司马攸、汝南王司马亮、大司马陈骞、太尉贾充, 博士有谢衡、许猛、段暢、秦秀、驺冲、秦秀、张恽, 及其他官员刘智、虞溥、卞粹、崔谅、荀悝、荀勖、和峤、夏侯湛、山雄、陈寿、卫恒、刘卞、李胤等。
其六, 太康末年, 韩寿、李彝、刘维、田岳、徐亶等对裴祗《乞绝从弟耽丧服表》展开议论。
这些礼议几乎都在武帝时代, 且围绕具体事件展开, 主要强调丧服礼仪。参与讨论者多为礼官及儒臣, 甚至武帝亲自参加, 规模大、参与的儒者多。礼议实为西晋礼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它是根据礼典, 通过礼官、儒臣的朝议, 规范世人的行为。就今天而言, 这些丧服礼仪未免过于注重形式, 其实际的效果未必能符合期待。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 乐则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节制表达, 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因此, 乐教也是西晋礼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乐教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宫廷乐府的制作, 如:泰始元年郊祀明堂时, 武帝曾使傅玄为之辞;武帝禅位, 令傅玄制22篇鼓吹曲, 述功德代魏;泰始五年, 傅玄、荀勖、张华、成公绥等各造《四厢乐歌》;泰始九年, 荀勖完成了新律, 又做新律笛12枚;同时与傅玄、张华作《正德大豫舞歌》, 并将庙乐《宣文舞》《宣武舞》改造为《正德舞》和《大豫舞》。
西晋的宫廷乐府往往是配合礼仪而制作的, 它以润色洪业、歌功颂德为主旋律, 以雅乐颂声的方式宣告西晋的改朝换代, 赞美着新时代的到来。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西晋宫廷乐府对维护当时新的统治秩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不失为统治者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制定新礼, 恢复旧礼, 开展礼议, 强调乐教, 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