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土壤不同密度组分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碳(tci)含量的降低直接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并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此外,土壤中的ro含量是土壤中碳含量的三倍。土壤中的ro浓度对很大影响,地球温度的增加直接相关。因此,土壤中的有机碳动态不但影响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了大气圈、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有机质关系密切(倍数0.58),因此通常用有机碳的变化来表征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目前,通常把土壤有机质(SOM)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分来描述土壤SOC的动态变化。利用物理分组方法(包括密度分组和粒径分组)对土壤有机质结构破坏程度小,分离的有机碳组分能够反映原状态有机质的性质与功能,尤其能够反映有机质的周转特征,因此这种方法在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密度分组方法是利用一定体积的相对密度液(相对密度为1.6~2.2g cm-3)将土壤分成轻组和重组。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采用有机溶液作为相对密度液,但用非极性有机溶液作为相对密度液时,土样中残留的水分会影响到轻组的总量,而且有机溶液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所以无机盐溶液作为相对密度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无机盐作为相对密度液的主要有硫酸镁、溴化锌、碘化钠和聚钨酸钠溶液等。轻组有机质(1ight fraction organic matter,LF-OM)是指土粒密度小于1.6~2.2g cm-3组分中的土壤有机质,包括游离腐殖酸和植物残体及其腐解产物等,周转期1~15a,是植物残体分解后形成的一种过渡有机质库。Alvarez等以及Alvarez和Alvarez发现轻组有机质是土壤呼吸的主要驱动因子。很多研究发现轻组有机碳是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良好指标;重组有机质(heavy fraction organic matter,HF-OM),密度大于1.6~2.2g cm-3,主要由与粘土矿物牢固复合的腐殖物质组成,是一种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表明,重组有机质含有较少易矿化的碳,和土壤呼吸的关系很弱,因此重组可能是土壤碳储量的一个重要的汇。相对于轻组有机质,对重组有机质的研究一直较少。
利用密度分组方法分离土壤有机质不同组分,对于准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和农艺措施影响土壤碳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这一方面。土壤侵蚀是土壤退化的一个主导因素,研究表明,土壤侵蚀能够使土壤SOC发生再分布,但是关于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内多为波状起伏平原和台地低丘,即“漫川漫岗”地形,坡度较缓,但坡面较长;加上农民多顺坡打垄,易形成径流,造成冲刷,土壤侵蚀现象普遍。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利用密度分组方法,测定不同侵蚀程度的地形部位表层及亚表层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探讨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SOC密度组分的影响,研究其迁移、累积特征;判断LF-C是否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质量早期变化的一个指标,丰富东北黑土SOC的研究内涵。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样区地下沿坡地形及土壤理化性状
研究区位于东北黑土区南部沐石河小流域(N:44°43.0′,E:125°51.6′),距离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西南5km。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4.4℃,年均降水534mm,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采样区位于集水盆地北坡,地形为黑土区典型漫岗台地,坡长为253 m,最大相对高程为11.68m。沿坡建立3个地形断面(transect),每个断面相距25 m,在每个断面上划分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趾等5个典型地形部位。各地形部位分别距离顶脊28 m,43 m,118 m,213 m和253 m(见图1)。土壤属于典型黑土亚类中的中层黑土,各地形部位土壤侵蚀状况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采样区土地利用方式为农田,长期以来玉米连作,顺向打垄和耕翻一直是该区的主要土壤管理方式。
1.2 试验操作及过程
土样采于2004年4月。用直径为5 cm的取土钻取出完整的土芯,将土芯分为0~20cm和20~30cm,分别代表表层(耕层)和亚表层土壤。在每个地形部位用多点(n=3~5)均匀混合样来表征该地形部位土壤。土样在田间湿度下过7mm筛,放入自封袋内,带回实验室,在自然状态下风干,供测试分析用。
土壤密度分组主要参照Roscoe和Buurman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改动。前期预备实验表明,包裹态轻组含量很少,且分离游离态轻组时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太大,因此本实验中没有将包裹态轻组和游离态轻组分开。具体方法为:将风干土样过2mm筛子,除去肉眼可见的草根及其它杂物,置25 g土样于250ml离心管中,加入50ml密度为1.7g cm-3的Zn I2、KI混合溶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卓越研究生英语(人文篇)综合教程1--Unit 4_new.pptx VIP
-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6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校园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课件最终版 7.投资活动课件新 7.8第七章企业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的流程.ppt VIP
- 2025年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a卷).docx
- TB-T30010-2023铁路信号显示规范.pdf VIP
- 《管理会计实务》习题答案.pdf VIP
- 2.2 会计要素 - 负债.pptx VIP
- 打击网络诈骗 加强自我保护---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