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建构与非理性解构从角落里的浮现到历史中的逃亡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性爱话语变迁
爱是一个隐藏着人类巨大能量的生物本能,其生物能力在控制和管理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伦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是在权力为了控制身体及其质料、力量、能量、感觉和快感而组织的性经验展布中最思辨、最理想和最内在的要素”(P112—113), 在20世纪上半叶的理性启蒙和革命启蒙运动中, 性爱成为革命的重要资源, 人们借助性爱所释放的巨大破坏力量, 颠覆束缚人欲的封建礼教, 开启了反抗压迫、追逐自由的现代革命。但是, 当“革命初期的狂热、激烈、亵渎与放纵已经过去, 革命开始显现为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目的的严密过程。种种享乐欲望所包含的冲击力已经在摧毁传统体制之中消耗殆尽, 革命设想的实现不得不依赖革命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于是, 革命建设开始了对性爱话语的监督与管制。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革命伦理叙事中, 性爱话语一直遭受压抑, 到了文革文学中甚至被完全驱逐于文学之外。伴随着以建设“民主、科学”为内容的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到来, 性爱话语再次复苏, 浮现在文学领域, 成为新时期文学一个重要叙述内容。因为进入文学叙述领域的性爱话语往往一方面承受着各种社会力量对性爱的规约, 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具有主体能动力创作主体对自我和社会的建构作用, 所以, 携手现代理性启蒙而步入新时期的性爱话语,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中与现代启蒙话语一起沉浮、流变, 走过了一个从反抗到逃往、从理性建构到非理性解构的历程。
一、 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理性意识,赋予爱情的一种情感
1980年张弦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上海文学》上发表, 并获得了当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这部小说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母亲、大女儿、二女儿三个女人身上的情爱故事, 其中担负着最为重要的意义功能的是二女儿存妮与小豹子的悲剧爱情故事。存妮与小豹子这一对文革期间生活在贫穷落后山村的青年, 被原始本能驱使偷尝禁果, 结果却演出了一场人间悲剧, 存妮未婚怀孕羞愧自杀, 小豹子则以“强奸、致死人命”罪被捕入狱。存妮的不幸给妹妹荒妹的心灵留下了无法摆脱的耻辱感和恐惧感, 造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和偏执的认知。她同情存妮的死, 但认同时代性爱话语规范, 认为存妮与小豹子的行为是一种羞耻和犯罪, 小豹子被判刑是罪有应得。因而, 从此以后她惧怕爱情, 对所有的男青年都产生了“戒心”, 冷淡地躲避着男性, 拒绝爱情。当富有见识、热情、朝气蓬勃的复员军人许荣树激起了荒妹心灵的波澜并萌发了隐蔽的爱情时, 荒妹仍然不敢去接纳这份美好的爱情, 在矛盾痛苦之中挣扎。最终,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荒妹大胆接受了荣树的爱情, 满怀喜悦地迎接新的生活。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对性爱话语的处理非常具有代表性, 反映了这一时期性爱话语叙述的主要策略。在新时期之初, 中国文学的性爱叙事存在两种倾向。第一, 回避爱情的肉身化成分, 打造或理性或浪漫的情爱故事, 恢复人性, 试图建立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人的主体地位。早在新时期伊始的70年代末就出现了一批以“爱情”为标题的小说, 如《爱情的位置》 (刘心武, 1978年) 、《爱, 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 1979年) 、《爱的权利》 (张抗抗, 1979年) 等。不管是刚刚从禁欲话语中走出的作家个体, 还是社会群体, 显然都还无法在心理上完全消除禁欲时代烙下的痕迹, 无法坦然地迎接性爱话语的归来。不论是试图在政治与革命中为爱情寻求一席之地的刘心武, 借助爱情探讨青年人人生之路的张抗抗, 还是大胆地将爱情与婚姻相对立、赞美爱情对个体生命意义的张洁, 他们笔下的爱情都小心翼翼地过滤掉了性, 把爱情矗立在高高的道德圣坛之上, 赋予爱情纯净化、精神化的道德面貌, 以此谋求爱情在现实秩序中的合法化存在。为了将爱情唤回人间, 刘心武让革命者冯姨在爱人牺牲后拒绝一切男性的追求, 面对爱人的遗像在笔记本上为已逝者写了长达20多年的信, 在信中倾诉和寄托她的爱情与人生;张洁不得不将发生在女作家钟雨和老干部之间的“生死恋”铺排成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 让他们的情爱之火永远在精神之内、心灵之中燃烧。并非此时的作家不明了这种爱情的乌托邦性质, 只是新时期的文化语境恰如五四初期的启蒙运动, 游离于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情感——爱情, 只有净身才能获得出场的权利。所以, 在最后张洁通过钟雨女儿之口洞穿了这份爱情的乌托邦性质:“这要不是大悲剧就是大笑话。别管它多么美, 多么动人, 我可不愿意重复它!”第二, 性以肮脏、丑恶的面目出现, 书写文化专制年代的性犯罪、性压抑、性放荡, 从而反抗政治压迫、精神虐杀, 批判丑陋的权势者, 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涉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