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河流域农业、畜牧业与农业的互动
工艺精湛。古董的制造、金属加工、翡翠装饰加工、玻璃珠宝装饰加工等方法非常独特。印度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精美,造型和装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且还兼具独特的风格特征。古印度的制陶工艺古老而神秘,充满了宗教色彩,表现风格极其多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特点,渗透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极富节奏和韵律感,这一切都为古印度制陶工艺注入了清新、活泼、典雅、瑰丽的风韵。
一、 地母造景的“意境”
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印度制陶工艺已相当发达。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其中在哈拉帕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地母神像的陶俑,作品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在古拙质朴的形象中蕴涵着强劲有力的气韵。神像的五官、首饰等,都是由匠师们用手揉搓出的各种形象的泥丸、泥条等塑造而成,手法精致、造型端庄,表现出潇洒、大气的“写意”风采,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此外,哈拉帕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的玩具和瘤牛等形象的陶器作品。从摩亨佐·达罗出土的1件公元前25世纪的彩陶可看出,古代印度陶器特有的造型装饰风格——庄重典雅、饱满大方、古朴浑厚。
二、 瓷器的种类
印度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生产制作陶器。最早的陶器都是手工制作而成的,陶胎中掺杂和了草和稻壳,烧制温度较低。按照陶质的不同可分为粗陶、泥质陶和表面磨光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类型比较少,只有直壁的碗、贮藏罐、盆和瓶,纹饰也较简单,只有印上去的篮纹或斜格纹。
(一) 实行了“红土”至“中国”的瓷器
前哈拉巴文明的陶器已采用轮制,陶器表面多是暗红色,绘有黑色和白色的纹饰,纹饰包括几何纹和植物花叶和少量的动物纹。哈拉巴文明的陶器多是红陶,陶土经过淘洗,属于泥质细陶。绝大部分陶器采用了轮制成形,从器型规整的程度来看,估计已采用了快轮制陶。还有一部分是手工制作的,烧制温度已相当高。哈拉巴文明的陶器中有彩陶,多是在红陶表面绘有黑色图案,图案以简单的水平弦纹、圈点纹为主,描绘有简单图案,也有人和动物的图案。
(二) 从出土灰陶、黑红红红陶看其分布
赭陶文化、彩绘灰陶文化和黑红陶文化出现于印度河文明衰亡到恒河平原城市兴起之前这个阶段,印度次大陆的文化遗迹以陶器为标准分成三大系,也就是赭陶文化、彩绘灰陶文化和黑红陶文化。赭陶文化分布于旁遮普与雅木拿一恒河平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1500年,也就是说它历经印度河文明的繁盛与衰落。赭陶文化的陶器表面很粗糙,烧制温度不足,呈赭色。陶器外壁和边缘往往印有纺织品的纹路,推测是借助于纺织品手工成形的。彩绘灰陶文化与赭陶文化的分布有所重叠,但范围更广,向恒河一雅木拿河流域延伸扩展得更远。彩绘灰陶大部分是轮制出来的,胎质细腻、火候均匀,出现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800—400年。黑红陶的分布范围极广,出现的时间也较长,在哈拉巴文明的遗址中就已见到黑红陶的特点是内黑外红,容器的口沿部呈黑色。哈拉巴文明衰落后,在印度西部和恒河流域保存了下来。
(三) 黑精陶土的起源
公元前6世纪印度北方出现了黑精陶文化。黑精陶是一种质地细腻、表面抛光的黑色陶器,敲打起来声音清脆,类似金属,陶土里含有大量的铁。它的发源地在恒河两岸,从贝拿勒斯到帕特拿。英国考古学家阿尔钦认为从制造工艺和造型上推论,黑精陶是在彩绘灰陶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也有的学者认为最早的黑精陶出土地点都与黑红陶文化衔接,而且两种陶器有很多共同的形态,因而黑精陶很可能是从黑红陶技术上发展而成的。无论如何,黑精陶的出现标志着制陶技术突破性的进步。
三、 制陶技术的分类
虽然古代印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陶器面貌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制陶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而且有些制陶技术是印度文明中独有的,并一直使用到今天,仍受人们喜爱。
(一) 生产方法
1. 拉巴的小型陶质印即置石印
模制成形是印度次大陆最早采用的陶制品成型方法之一。原始社会的人们用藤条编的篮子作为陶器成形的模具。哈拉巴文明的小型陶质印章和塑像,多采用陶质单范成型;比较复杂的大型陶器,则采用双范或多范成型。
2. 陶检测和抛光器
古代印度的陶质容器,多用手工成型,并用一种陶砧工具,垫在容器内壁,帮助成型。这种陶砧的顶部多有一孔,可以伸进一指,便于拿握。有的陶砧顶部有一柄,柄上有沟槽,也是为了方便拿握。陶砧的外形一般是凸起的,一端渐细。陶砧的底部是上凹的,这样可以使容器底部上凹,使容器可以平稳放置。陶砧一般为泥质粗陶,暗红色或灰色,表面经过特殊处理,非常光滑。有些陶砧是空心的,也有的陶砧是石质的。印度次大陆使用陶砧制作陶器的历史悠久,哈拉巴文明时期的遗址就出土过陶砧,直至今天,印度制陶业中还在使用陶砧。使用陶砧成型陶器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陶土加水和成面团样的硬度,用手将和好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