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对鱼幼苗的毒性效应
1 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鱼苗的毒性
饲养动物的著名对象是siniperachaatsi。有关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鳜鱼苗的毒性尚未见报导。笔者于1993年5月—1995年6月进行了本试验。
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受试鱼为武汉市水科所繁殖的10—12日龄、全长10—15 mm、平均体重19 mg/尾的鳜鱼苗,健壮整齐,试前3 h停食。
采用曝气3 d以上的自来水,水温25.5±2℃,pH值7.92-8.10,溶氧3.78—4.44 mg/L。以容积5L的圆形玻璃水槽为容器。NH4Cl、NaNO2均为分析纯,分别配制成母液,试验时按比例稀释至所需浓度。母液浓度,NH+4-N为1 000×10-4%、NO-2-N为10 000×10-4%。
先进行预备试验确定试验浓度区间,然后按等对数距离设置9个浓度等级和1个对照组。NH+4-N试验液的浓度等级为0、5.0×10-4%、6.3×10-4%、7.9×10-4%、10.0×10-4%、12.5×10-4%、16.0×10-4%、20.0×10-4%、25.0×10-4%、31.6×10-4%;NO-2-N试验液的浓度等级为0、16×10-4%、25×10-4%、40×10-4%、63×10-4%、100×10-4%、160×10-4%、250×10-4%、400×10-4%、630×10-4%。每个水槽盛药液2 L,将停食3 h的鳜鱼苗随机移入10尾,并在半小时内移完。试验液浓度均用光电比色计进行检验、调整,每间隔24 h更换1/2。及时剔除死亡个体(以停止呼吸、针刺无反应为死亡标准)。
连续8 h观察中毒症状,记录24、48、96 h死亡数。以浓度为横坐标,96 h死亡数为纵坐标作直线回归,检验相关显著性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出各自的24、48、96 h LC50。安全浓度用96 h LC50×0.1求得。
非离子氨浓度用下式求得:
[NH3]=A/[1+anlg(PKa-pH)]
式中:
[NH3]—非离子氨浓度(10-4%)
A—铵态氮浓度(10-4%)
PKa—离解常数
试验期间,水温为25.5±2℃,pH值为7.95,PKa=9.24,则:
[NH3]=0.048×A
3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性评价
鳜鱼苗对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毒性反应基本相似。
接触高浓度铵态氮(31.6×10-4%)20 min以后、接触亚硝酸盐氮(400×10-4%、600×10-4%)60 min以后,鱼苗开始急躁不安、背鳍竖立、沿槽壁狂游,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侧游、侧翻,鳃盖和口裂的张合速度减慢,若受惊,还能迅速逃游,但片刻后又侧翻、旋游,随即倾斜冲向液面。约2 h后,鱼体昏迷、沉落水底。尚未昏迷者则挣扎冲向液面、又缓缓沉落水底,反复几次后仅尾鳍剧烈摆动。此时,鱼苗身体弯曲,体色变淡、呼吸微弱,若受惊,已不能逃游,几分钟后死亡。
死亡时的特征略有不同。铵态氮组的鱼苗死亡时,口裂张开幅度不大,身体略显弯曲,全部死亡的时间拖得较长。亚硝酸盐氮组的鱼苗死亡时鳃盖异常张开,体色变浅,背鳍舒展,身体严重弯曲,几成直角状,但全部死亡的时间较集中,只是从体色变浅到死亡的时间较长。铵态氮组的试验结果见表1。
以浓度为横坐标,96 h死亡数为纵坐标,求得二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图1)为:
Y=0.48+0.34X(r=0.9138,p0.01)
然后,以死亡率为横坐标、浓度对数为纵坐标,作出浓度对数—死亡率变化趋势图(图2)。再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铵态氮对鳜鱼苗的24、48、96 h LC50及安全浓度分别为19.50×10-4%、17.78×10-4%、12.59×10-4%、1.25×10-4%(图3),其相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94×10-4%、0.85×10-4%、0.60×10-4%、0.06×10-4%。
从表1看出,鳜鱼苗对相应的非离子氨(NH3)浓度的24、48、96h敏感区间为0.94×10-4%—1.2×10-4%、0.76×10-4%—0.94×10-4%、0.24×10-4%—0.60×10-4%。有报导认为,鱼类对NH3浓度的96h敏感区间为0.4×10-4%—3.1×10-4%1],本结果与之相符。欧洲内陆水面渔业咨询委员会曾建议把鱼类能长期忍耐的NH3最大浓度定为0.025×10-4%。蓝伟光、陈霓认为,NH3对真鲷仔鱼的24、48、96h LC50分别为0.87×10-4%、0.66×10-4%、0.28×10-4%2]。与之相比,本结果偏高。这可能因后者是海洋鱼类所致。另外, Hasan报导NH3对鲤鱼苗的48、96h LC50分别为1.76×10-4%、1.74×10-4%3]。与之相比,本结果低得多,可见鳜鱼苗比较娇嫩。
一般认为,水中NH3含量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