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黔金丝猴研究进展
?
?
潘有福, 赵彦禹, 郑 翔, 张志敏, 陈忠杰, 徐 丹
(遵义医学院 遗传学教研室, 遵义 563000)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brelichi)又名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线狨和猓然兽,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被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EN”(濒危) ,CITES 附录Ⅰ物种[1-2]。黔金丝猴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一般认为,仰鼻猴属现有5个种:黔金丝猴、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avunculus)和怒江(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strykeri)。其中黔金丝猴、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种。怒江金丝猴于2010年首次在缅甸被发现,后来在中国云南怒江也有发现。化石证据显示金丝猴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在中国及周边邻近国家广泛生存。但目前它们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分布在中国境内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和自治区,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局部区域。其中,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西北部梵净山。最新种群数量统计显示,黔金丝猴约有800只, 少于川金丝猴(约25 000只)和滇金丝猴(约2000只),但多于怒江金丝猴(约300只)和越南金丝猴(约200只)[1,3]。
1 黔金丝猴的生境和食性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于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覆盖着较大面积原生性较强的森林植被, 从上至下呈现3个垂直带谱:海拔2200 m以上主要为寒温性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海拔1300~2200 m主要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 海拔1300 m以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和低山针叶林。黔金丝猴主要栖息于2000 m以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低山常绿阔叶林,位于27°49′50″~28°01′30″N,108°45′55″~108°48′30″E间。其中最适宜黔金丝猴生存的区域位于梵净山北部,即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约204.53 km2的狭小范围,占保护区总面积47.27%;而保护区南部不太适宜黔金丝猴生存,面积约229.00 km2,占保护区面积52.73%[2-5]。
对黔金丝猴食性的研究表明,黔金丝猴食物种类较多,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春季主要食用叶和花,夏秋季以叶兼成熟或未成熟果实为主,冬季则以树芽、树皮、花苞等为食。此外,落地果实(如四照花果实)、昆虫等无脊椎动物都是采食对象[5-8]。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不同,近年观测未发现黔金丝猴采食地衣,可能与栖息地环境有关。黔金丝猴主要生活在700~2000 m间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主要食物常年供应相对充足,地衣类植物分布很少[6]。
2 黔金丝猴主要行为特征及群体结构
黔金丝猴是白天活动的灵长类,并有日常活动中的垂直迁移现象,即选择低海拔夜宿和到高海拔采食的日活动模式。可能是获得食物和躲避天敌的一种权衡策略。另外黔金丝猴虽是一种昼行性灵长类,但也会在黄昏或夜晚活动。Tan等[9]用红外相机陷阱捕捉到黔金丝猴夜间活动情况,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行为,通过增加活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食物资源和能力供给。
黔金丝猴的运动方式与其他几种金丝猴运动方式相同,主要是“半臂摆荡”(Semi-brachiation)型,介于“四足行走型”和“臂摆荡型”间。而其他灵长类的运动方式有“垂直攀爬型”如蜂猴(Nycticebuscoucang),“四足行走型”如猕猴(Macacamulatta), “臂摆荡型”如长臂猿科(Hylobatidae)动物。黔金丝猴的半臂摆荡式使它们既能适应树栖生活,又能适应地面生活[2,10-11]。
黔金丝猴行为学可以通过PAE(Posture-act-environment) 编码系统来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AE 行为谱来研究。崔多英等依此观察记录了野外和圈养黔金丝猴的14 类行为特征,包括16 种姿势、107 种动作及163 种行为。结果表明,黔金丝猴行为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行为有较多共同点,与猕猴类的行为区别较大。同时发现黔金丝猴在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相比也有不同点,可能与三者生活环境差异有关[12-15]。
关于黔金丝猴的群体结构,曾认为黔金丝猴群体是多雄配多雌的社会结构[5],目前认为黔金丝猴是以一成年雄猴和多个雌猴(One-male unit,OMU)的小家庭群体作为最基本单元(group),一般由5~10只组成;数量不等的一雄多雌社会单元构成一个更大群体(Bang, 帮);但也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