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找我们的我们9·11后阿拉伯电影中的战争记忆
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一直是政治和文化的一面镜子。在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世界里, 电影工业虽然无法与美国好莱坞相比, 但是, 阿拉伯电影却依然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魅力, 构成了世界影坛的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然而, “9·11”事件之后,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阿拉伯世界的电影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它以自己浓厚的宗教、民族特色的方式, 更加全面、冷静地描绘着阿拉伯世界在国际政治风云变换的时代背景下真实的面貌, 向世人展示出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撞击所产生的缝隙与裂痕。
一、 “911”事件后的影像:制造人的命运初现
2001年9月11日, 随着两架飞机先后撞向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贸中心, 全世界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在现代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 事件的进程被迅速而全方位地向全世界传播着, 它给人们的震惊体验丝毫不亚于当年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
虽然西方的电影导演都在关注着“9·11”事件, 关注着阿拉伯问题, 但真正能够传达出阿拉伯人心声的, 还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声音。他们以一种冷静、达观的态度来描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许对于他们来讲,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阿拉伯世界的人民那样, 直接而深刻地感受战争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在这些电影中, 虽然正面描写战争的影片并不多, 但旷日持久的战争却永远成为他们影像书写中不能摆脱的心灵创伤, 它们已经超越了语言和文字的概念, 而成为阿拉伯人民生活中真实的组成部分。
当阿拉伯人站在战争的废墟之上, 他们不禁会问, 我的家到底在哪里?因此, 如何看待战争遗留的后遗症, 如何在战争的炮火中寻找自身民族的归宿, 便成为阿拉伯电影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的确, 这是一个“9·11”事件之后, 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像所谓“解放”的阿富汗与伊拉克人民一样, 他们在后战争时代中摸索、寻找, 不折不弃地寻找着自己的家园。于是, 这些“寻找家园”的影像就成为了有关“9·11”后战争时代的电影中一个重要表象。阿拉伯的电影工作者试图以旅行、迁徙和流浪的主题, 表达出人们对于家园的缅怀和追寻。
著名导演穆森·马克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在“9·11”事件发生后即推出了影片《坎大哈》 (Kandahar, 2001) 。影片中一名在加拿大避难的阿富汗记者, 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妹妹, 冒着战火返回祖国, 踏上了还乡之旅。然而, 在通往坎大哈的路上, 她看到到处弥漫着硝烟, 以及战争之后的恐怖景象。影片以介于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的手法反映了阿富汗人民的痛苦和灾难。以虚构的故事架构串联起源于真实生活的剧情, 将一个存在于新闻报道和想象中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拍摄《坎大哈》时, 导演马克马巴夫带领摄制组深入到阿富汗境内和边境地区的难民营, 见到如同羔羊一般被放逐于沙漠中濒死的难民, 他们以一种守望与寻找的态度在追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 这种守望与寻找却似乎让人感到永无天日。于是, 导演以这种无奈的伤痛与绝望, 对于民族命运以及生命个体做出了终极关怀, 他希望以影像的方式为这些后战争时代的难民进行一次精神家园的寻找, 以精神的寻找替代物质的寻找。但是, 直至最后导演也未能给以一个明确的答案。
两年以后, 穆森·马克马巴夫的女儿, 年仅24岁的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承继了父亲的寻找, 将摄影机镜头再一次对准阿富汗, 拍摄了影片《下午五点》 (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2003) 。影片中美国人随意地将阿富汗人驱赶出家园, 而年迈的马车夫只能在绝望中离开轰炸后的喀布尔, 去寻求所谓神圣的庇护。萨米拉的表现手法似乎比她的父亲更加纯粹, 她将西方主义中所谓的“自由”与“民主”抛到脑后, 也许在她看来, 对于生命个体来讲, 只有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影片中的老人象征着宗教传统, 媳妇象征着不幸的命运, 而女儿象征着生存与勇气。通过颠沛流离中的人们那些美丽而悲惨的故事, 使影片对阿富汗人民苦难的流亡生活, 以及他们在毁灭中挣扎的希望进行了有力的表现。
而另一部作品《土地和灰烬》 (Earth and Ashes, 导演:阿提克·拉希米Atiq Rahimi, 2004) 则是一部阿富汗本土出产的电影。这部影片同样是一个关于旅途的故事。家园遭到轰炸, 主人公一夜之间失去了亲人与家园, 只剩下一个因爆炸而丧失听力的小孙子, 为了将村子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他的儿子, 祖孙俩人踏上了艰难的旅程。这部影片原汁原味地展现了阿富汗人民的生活状态, 也许它不像马克马巴夫父女的影片那样充满了态度。但是, 它的平实以及故事的真实存在, 却足以震撼人心。当我们看到那些家园被轰炸, 妇女被军人凌辱、赤裸奔逃的影像时, 一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好玩的纸棒》.pptx
- ITECH艾德克斯IT6100系列单路输出高速高精度的可编程直流电源用户手册.pdf VIP
- 艾德克斯ITECH 可编程电源 IT6100 系列产品的编程与语法指南.pdf VIP
- 电商直播中商品与主播信息对销售转化率的影响--基于抖音平台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六级词汇闪过乱序版中文翻译.xlsx VIP
- 活着剧本最终版.doc VIP
- EPA7196A六价铬-比色法中文.doc VIP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题能力突破训练[含答案].docx
- 学堂在线 海上求生与救生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无生上课”试讲备课要领-一文在手-面试无忧.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