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杭县畜间李斯特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李树菌病(以下简称李树菌病),大量猪、牛突然死亡。由于李氏杆菌病是人兽共患病,为摸清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了解其菌型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畜中分布情况,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我县在1997~1998年对本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定点调查和病原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3%甘油肝汤琼脂。增菌培养基:3%甘油肝汤。
1.2 分离培养李氏杆菌
随机从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抽取一个乡镇,分别从各乡镇再随机抽取一个村。最后确定兰溪镇岐滩村,白砂镇岭背村、中都镇田背村、通贤乡通贤村、临城镇城东村为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随机回顾性调查60头家畜,了解发病情况,同时采集养畜主粪便标本及60份家畜标本作前瞻性调查。调查点发生病死畜时,并取病死畜(脑、肝、脾)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李氏杆菌,了解其发病及致病菌型。
收集县医院门诊病人、饮食、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屠宰人员粪便标本,进行李氏杆菌分离培养,观察其带菌状态。
人、畜标本均用肛拭法采集放入3%甘油肝汤内37℃增菌24 h再吸取0.1 ml转种另一支肝汤进行二代增菌,然后用3%甘油肝汤琼脂分离李氏杆菌。
标本采集合格者及调查资料完整者,作为统计对象。
1.3 诊断标准
症状符合李氏杆菌病或实验室培养分离出李氏杆菌。
2 结果
2.1 李氏杆菌检出率
采集不同人群、畜、禽、病死畜标本970份,共培养分离出李氏杆菌161株,检出率为16.60%。其中致病型(包括产单核、伊凡、产H2S李斯特菌)110株,检出率为11.34%,见表1。
2.2 蘑菇的类型
从全县各种标本分离出161株李氏杆菌,根据形态染色、动力、主要生化反应分型结果见表2。
2.3 家禽抗病性的检测率
采集496份畜、禽及病死畜标本检出李氏杆菌99株,检出率19.96%。其中鸡检出率为28.13%最高,见表3。
2.4 研究点的评估结果
全县5个调查点家畜发病率、检出率和人粪便标本检出率见表4、5。
2.5 人群标本检出情况
采集县医院门诊一般病人、禽畜接触者包括饮食、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养畜主、屠宰人员等人群标本474份,检出情况见表6。
表6中187名一般病人,其中36例住院病人有4人检出致病型李氏杆菌分属产单核型2人、伊凡诺夫型2人,但与李氏菌病临床表现不符。
2.6 猪、牛感染伊凡诺夫李氏杆菌
1997~1998年间本县临城、通贤、中都、溪口、蛟洋、白砂等乡镇发生6起畜间李氏杆菌病流行。调查987头猪、牛,其中发病109头、发病率为11.04%。
实例1 1997年11月本县某种畜养殖场,三窝仔猪共43只,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疫病呈阵发性发作,眼球对视物无反应,运动共济失调,呈观星望月姿态,口流白沫、母畜流产等症状。该场兽医人员怀疑李氏杆菌病,并送两只病猪及病死畜标本化验检查,检出5株伊凡诺夫李氏杆菌。虽经抢救仍死亡36只,病死率为83%。存活9只均有不同程度斜颈,共济失调等后遗症。
实例2 1998年6月下旬临城镇玉女村猪、牛发生冲撞、兜圈旋转、抽搐等症状急性死亡的疫病。当时误诊为“魏氏菌病”,致使疫情继续蔓延扩散。于同年12月中旬,该村再度发生本病流行。在两次疫病流行中共53只猪、牛发病,52只死亡,其中猪38只,牛14头,病死率为98%,经送病死畜组织标本作细菌培养,证实为伊凡诺夫李氏杆菌病但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万元。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3月份开始流行,5~6月份进入第一高峰,11~12月份又出现第二高峰。
症状与体征:猪、牛受感染后,发病急,少则几小时,多则1~2天死亡。猪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兜圈行走或冲撞、颈一侧麻痹、作旋转运动;肌肉震颤及强直、口吐白沫、抽搐而死。牛口腔和鼻腔有粘液性分泌物,步态蹒跚、全身肌肉震颤、呼吸麻痹而死亡。
病原检查:全县采集各流行点及送检病死畜脑、肝、脾、肾等组织标本54份作细菌培养检查,培养出18株李氏杆菌。经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小白鼠致病力试验鉴定为16株为伊凡诺夫型,2株为产H2S型李氏杆菌,未检出产单核细胞增多型李氏杆菌。
3 李氏杆菌在商业地位以及健康信息方面的分布情况
李氏杆菌属,广泛存在于外环境土壤、污水、人畜粪便和青贮饲料中,人和动物均可成为宿主并可致致死性疾病。全县各类标本李氏杆菌总检出率为16.60%。人群检出率10.35%,低于畜禽检出率18.33%,病死畜检出率33.35%为最高。检出菌型以伊凡诺夫型为主占64.60%,而对人致病性强产单核细胞型占3.11%,说明本病仅在畜间流行。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定点,对5个调查点李氏杆菌病发病情况及人畜病菌携带方面作了调查监测,结果,家畜发病率为11.54%,带菌率为12.35%,人群带菌率为3.48%,基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