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唐膏方文献剂型特点及治疗范围
《灵枢经筋篇》中的膏方
用涂抹伤口,防止肿胀和疾病的历史相当悠久。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了羊脂药物,用于皮肤涂抹和早期保护伤口,这必须被称为原始软膏的原型。而当时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用以外敷或者外擦。现代研究证明, 羊脂具有滋润、温煦作用, 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 对皮肤有保护和软化作用。
医书中最早记载用膏方治病的是帛书《五十二病方》, 它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 成书年代大约为战国时代。全书现存方剂约283首, 用药248种 (其中有祝由方30多首, 不载药物) , 估计原书可能有方剂300首左右, 用药总数约260种以上。用膏命名的药物有肪膏、脂膏、久膏、彘膏、猪膏、豹膏、蛇膏等, 所治病多为外伤, 单纯用动物脂肪或以动物脂肪加热提取药物外敷, 如, “治伤痉:冶黄黔 (芩) 、甘草相半, 即以彘膏财足以煎之。煎之沸, 即以布足 (捉) 之, 予 (抒) 其汁, 傅。”尚未见到含药的脂肪膏内服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保存的11方, 有 2个膏方, 即《灵枢·痈疽篇》中的豕膏, 对米疽“治之以砭石, 欲细而长, 疏砭之, 涂以豕膏, 六日已, 勿裹之”;《灵枢·经筋篇》中的马膏, 对筋脉纵弛“治之以马膏, 其急者, 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从文中可以看出豕膏、马膏可能都不含药。
最早以“膏药”命名, 并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的膏方, 见于《武威汉代医简》。1972年11月, 在甘肃武威县早滩坡发掘的一座东汉墓里面有相对完整的3个膏方, 即: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百病膏药方”用猪脂煎蜀椒、附子去渣为丸内服;“妇人膏药方”有2个, 但内容相同, 皆为7味药, 赋型剂及制备、使用方法不祥。较完整的是“千金膏药方”, 我们以它为例, 说明它较《五十二病方》和《内经》中膏方的进步和特点。
蜀椒四升弓穷一升白芷一升付子三十果凡四物皆父且置铜器中用淳醢三升渍之卒时取贲猪肪三斤先煎之先取鸡子中黄者置梧中挠之三百取药成以五分匕一置鸡子中复挠之二百薄以涂其雍者上空者遗之中央大如钱药干复涂之如前法三涂之去其故药其毋农者行愈已有农者溃毋得力作禁食[诸]采逆气吞之喉痹吞之摩之齿恿涂之昏衄涂之鼻中生恶伤涂之亦可吞之皆大如酸枣消咽之以肠中有为度
按:特点: (1) 有完整的组方配伍, 药物4味, 有的膏方多至7味, 而不是以前简单的一二味药; (2) 制备方法:将药物研成粗粉, 亦即咀; (3) 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醋泡, 猪油炸。时间:卒时, 即24小时; (4) 赋型剂:脂肪和鸡蛋黄; (5) 使用部位:患部; (6) 服用方法:既可外摩, 又可内服, 并且言“药大良, 毋得传”, 应该临床效果不错; (7) 所治病症:逆气、喉痹、齿恿、昏衄、疮痈等由“恶气”所致之病症。该膏方应是油炸去渣提取, 它奠定了唐宋外摩膏方的基本制作方法。在使用部位方面, 还没有后代的按经络穴位用药的概念。
到了南北朝时期, 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作了详尽的说明。
凡合膏, 初以苦酒渍取令淹浃, 不用多汁, 密覆勿泄。云时者, 周时也, 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 当三上三下, 以泄其焦势, 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仍下之, 下之取沸静乃上, 宁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 以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 亦令小黄色也。猪肪勿令经水, 腊月弥佳。绞膏亦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 膏滓亦堪酒煮稍饮之。可摩之膏, 膏滓即宜以敷病上, 此盖贫野人欲兼尽其力。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 皆别捣细研如面, 须绞膏竟乃投中, 以物疾搅, 至于凝强, 勿使沉聚在下不调也。有水银者, 于凝膏中, 研令消散。有胡粉亦尔。
在文中主要强调了这几点: (1) 膏方中的药物要先用醋或酒浸泡密闭, 浸泡时间一天左右。这一条还为今天制膏药者所沿用。 (2) 煮药时慢煮, 以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煮药的火候, 以药物焦黄为合适, 宁可生一些, 不可将药物炸枯焦。 (3) 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及最后的赋型, 以动物脂肪为主。 (4) 有些药物需研面最后加入。说明至少在魏晋时期, 已开始将不适合高温油炸的药物, 研末粉碎最后加入到脂膏中。可以说, 陶弘景所谈的膏药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要领, 大部分今天仍然沿用。
备急金川要方
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 《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的出现, 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 经过几百年的积累, 到了唐代, 中医学又有长足的发展, 其代表作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备急千金要方》中, 孙思邈以《内经》的理论为依据, 以肝心脾肺肾及其相表里的脏器为纲, 全面给出了人体由内到外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较早期的仅以治疗外伤、外感为主, 有了长足的进步, 给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