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副局长与冰副局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冰副局长与冰副局长 在清朝的大众文化中,除了“普通话骑马”和摔跤外,还有“冰凉”。然而,人们更多的是把“冰嬉”当作满族人所喜爱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来看待,作为国俗,则鲜有人提及。本文对“冰嬉”这一国俗的形成及其兴盛的原因做如下探讨,以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功效。 “冰嬉”即冰上运动。满族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与冰雪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是冰雪运动的好手。他们不仅创造了一大批冰雪运动项目,如抢等(速滑)、花样滑冰、溜冰、打冰嘎、拖冰床、冰上蹴鞠等,同时也发明了一大批滑冰器材,如速滑鞋、花样冰鞋、拖床、爬犁、冰嘎等。冰雪运动不仅被用于娱乐,更主要的是被用于生产、生活及军事操练。 关于满族开展冰雪运动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努尔哈赤时期。据《满洲老档秘录》记载,明朝熹宗三年,即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初二,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今辽宁境内)的天然冰场上,举行冰嬉活动,不仅有满族的贵族和官员参加比赛,而且还有满蒙王妃和官员之妻等参加比赛。比赛的内容有三种: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上踢球表演。每次比赛都给以重赏,一等赏银二十两,二等赏银十两,比赛结束时,还在冰上举行国宴表示庆祝。满族入关以后,这些活动也被带到关内,且大为盛行,与国语、骑射、摔跤等同时被列为国俗。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把冰嬉作为国俗大力加以提倡呢?究其原因,还得从其在关外时期说起。据《清语择抄》一书记载,后金天命年间(1616—1626)的一年冬天,努尔哈赤被巴尔虎部落围困在墨尔根城,“时有费古烈者,所部具皆着乌拉滑子,善滑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冰层驰往救,一日行七百里。时城垂陷,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及炮发,群疑兵自天降,围始解。”此后,努尔哈赤便把冰雪运动作为训练八旗兵的主要项目。清兵入关之后,更把冰上运动与训练士兵结合起来,清末朱彝尊在《日下旧闻考》中说:“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也就是说清兵入关以后,清朝政府就把冰上运动作为国俗加以提倡,用来训练士兵及校阅。每年冬季在北海、南海等地举行大典,皇帝及王公大臣亲临校阅。清代冰嬉规模之大、组织水平之高,不亚于现代我国冬季冰上运动会。滑冰技术及各种表演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清代冰嬉之所以长兴不衰,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地域因素。满族是北方民族,东北地区“天气早寒,重阳后即落雪花迢,十月则遍地平铺,可深数尺,土人以木板长五尺贴缚两足跟,手持长竿如泊舟之状划雪上,前进则板乘雪力,瞬息可出十余里,雪中泛舟,则野兽往来求食多留其迹,凡逐貂鼠各兽十无一脱,运转自如,虽飞鸟有不及也”。由此可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满族掌握了战胜冰雪、利用冰雪的本领与技能,他们发明了能在冰雪之上驰骋如飞的乌拉滑子(即冰鞋)、冰床(即雪爬犁)等器材,用于战争和狩猎。 第二是帝王重视。清朝历代帝王早就认识到冰雪运动在军事及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满文老档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盛京(今沈阳)太子河观看踢形头(即蹴鞠)比赛的盛况:“天命十年正月初二日(1625年),汗率众福晋,八旗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诸贝勒率随侍人等观球二次之后,汗与众福晋坐于冰之中间,命于二边等距离跑之,先至者赏以金银,头等各二十两,二等各十两……。”比赛结束后,“遂杀牛羊,置席于冰上,筵宴,戌时回城。”至乾隆朝前后,冰嬉活动进入最盛时期。北京皇宫大内附近的西苑三海是皇家举行冰嬉的场所,每年农历十月,皇帝坐冰床(冰上滑行工具,用木作床,下嵌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亲临西苑,或五龙亭、或阐福寺、或瀛台,择地而观。现在的北海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皇帝观赏溜冰的地方。当时随行的王公大臣及蒙古贵族,也赐以冰床安坐,皇太后有时也前来观看。乾隆皇帝对身怀绝技的冰上运动高手往往亲自赐号,如喜柱的“冰上燕儿”之称就是乾隆所赐。 第三是建立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清政府专门设立了滑冰的兵种,叫“技勇冰鞋营”,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由专门机构冰鞋处掌管,长官为冰鞋大臣。每旗组建一个健锐营,“各抽八旗熟于技术者,按其所学,编署入伍”。其中,每四营为一翼,设翼长;每二营设一管带,营有营总。一营辖五队,队设队长。每队辖五堆,堆设堆长。每堆编署为25人。这样,健锐八营共有5000人的专业滑冰队伍。每年校阅期(即十、冬、腊、正四个月),冰鞋处负责冰嬉大典的筹备工作,并从健锐八营中抽出精于滑冰技术者(即冰鞋)1600人,组成“技勇冰鞋营”,归冰鞋处直接领导,集中训练,并按技术优劣领取相应薪赏。可见当时对专业滑冰队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 第四是清朝皇帝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满族特定的地域、历史、政治制度、宗教、语言、经济、心理素质、道德及价值观念与其它民族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