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苑珠林》札记两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法苑珠林》札记两则 在唐代道教世界对佛教及其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纂之后,编纂了《法源珍珠林》。这是佛教百科全书的名字,也是研究佛教文化最重要的文献之一。200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著名佛学专家周叔迦、 苏晋仁整理的《法苑珠林校注》,1填补了长期以来该书没有一部上乘整理本的空白。校注者的工作主要包括为全书加上现代标点、指明所引文献的出处、对文字进行必要的校勘,所有这些都为后学进行深入研究搭建了津梁。但由于《法苑珠林》 资料来源庞杂,涉及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上编者对原材料多有删减加工,俗字俗语夹杂其间,在辗转传抄中出现了不少错讹,这些都为校注整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尽管校注者学问渊深,但书中有的校勘标点仍有可商余地。笔者近年奉读是书,对书中个别校勘标点心存疑问,今草成一文,对该书中的16处校勘标点提出异议,祈望方家不吝解惑。 (1)卷16引《梁高僧传》:“值风雨晦冥,咸危惧假寐,忽梦见三道人来告云:若诚信坚正,自然安隐。有建安殿下感患未瘳,若能治剡县僧护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获平豫。冥理非虚,宜相开发也。”校注:“‘诚’字原作‘识’,据《高丽藏》本改。”(548页) 按:《高僧传》原书卷13也作“识”,原作“识” 不误。“识信”谓有见识而相信,义犹“信奉”,辞书未收此词,试举三例证之:《抱朴子内篇·勤求》: “苟心所不信,虽令赤松、王乔言提其耳,亦当同以为妖讹。然时颇有识信者,复患于不能勤求明师。” 《经律异相》卷41引《兴起行经》:“护喜欢喜白佛言:‘此火鬘者是我少小亲友,然其不识信三尊,愿世尊开化。’”《广弘明集》卷27唐道宣《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又图而赞之,广于寺壁,庶使愚智齐晓,识信牢强。”识信牢强,即牢固信奉。本文 “若识信坚正,自然安隐”两句意思是,如果坚定地信奉佛法,自然会安稳无恙。这是三个道人先安慰感到危惧的陆咸。 (2)卷32引《搜神记》:“公曰:一鱼不周座席,得两为佳。放乃复饵钓之,须臾引出,皆三尺余,生鲜可爱。公便目前脍之,周赐座席……”(1008页) 按:“便”是“使”之误字。王东先生云:“公便目前脍之”中“目前”费解,“目”当为“自”, “公便自前脍之”意思是说“曹公于是亲自当众做鱼脍”。《搜神记》“左慈”条不误,正作“自”。2其实,吴金华先生早已指出《搜神记》“左慈” 条之误,认为“公便自前脍之”不合事理,曹操主持宴会,不可能亲自前去烹调鲈脍,原文应是“公使目前脍之”。3其说牢不可破。“目前”为一词, 本为“眼前”义,如《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覆问黄门,具首伏。即于目前加髡鞭,斥付外署。”在动词前作状语,则有“在眼前、当面”之义,如葛洪《肘后备急方》卷7《治卒蜈蚣蜘蛛所螫方》引刘禹锡《传信方》:“忽一人应召云可治,张相初甚不信,欲验其方,遂令目前合药。其人云不惜方,当疗人性命耳。” (3)卷32引《搜神记》:“颖梦中问曰:子为谁?对曰:吾本赵人,今属汪芒氏之神。”校注:“‘为’ 字下原衍‘是’字,据《搜神记》删。”(册三,1027页) 按:由于佛经中大量使用四字语句,受此影响, 中古汉语中同义单音词连用的情况激增,判断词 “为”和“是”也常常连用,主要出现在疑问句中。 下面即是“为是谁”的用例: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摩诃斯那优婆夷品》:“于夜黑暗,都无所见, 即问言曰:‘汝为是谁,不见其形,而但有声?’” 北魏吉伽夜等译《杂宝藏经·长者夫妇造作浮图生天缘》:“妇言:‘汝为是谁,劝谏于我?’”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7《妙庄严王本事品》: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据此,本文的“是”字不可草率删去。 (4)卷37引《僧祇律》:“若塔僧物,贼来急时不得藏弃,佛物,应庄严佛像,僧座具应敷, 安置种种饮食,令贼见相。”校注:“‘弃’字原作 ‘举’,据《高丽藏》本改。”(1189页) 按:原本作“举”无误,《高丽藏》本作“弃”, 实为“弆”之形近误字。《集韵·语韵》:“弆,藏也。或作去。”故“藏弆(去)”为同义并列复合词, 意指“收藏”。《汉书·陈遵传》:“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颜师古注:“去亦藏也。 音丘吕反,又音举。”此可证“去(弆)”有“举” 音,所以“藏弆(去)”又写作“藏举”,如唐代道士张万福编录《洞法服科戒文》:“法服须勤洗濯, 烧香清净,箱簏藏举,勿使污秽,常置净室。”本书卷74引《宝梁经》:“又营事比丘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僧,或复难与,或困苦与,或少与, 或不与,或有与者,或不与者。” (5)卷47引梁《高僧传》:“苞尝于路行,见六劫被录,苞为说法,劝念观世音。群劫以临危之际,念念恳切。俄而送吏饮酒共醉,劫解枷得免焉。” 校注:“‘共’字原作‘洪’,据《高丽藏》本改。”(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